蘇景殊和趙仲針就是在這么個氛圍中離開京城的,兩個少年郎聽著耳邊歡呼雀躍的聲音心情激蕩,只恨百姓們歡送的不是他們。
不著急,他們還小,等他們過些年能為國效力,到時百姓們也會這么為他們歡呼。
不知道那些使臣是什么想法,如果是他們的話,他們直奔遼國皇宮取遼帝腦袋當酒壺的心都有了。
趙仲針拍拍胸口,“不著急,咱們應該趕得上收復燕云十六州的談判。”
蘇景殊重重點頭,“趕得上”
遼國不是待宰的羔羊,那邊強硬慣了,就算大宋研制出威力巨大的火器也不一定按照他們的心意行事。
和燕云十六州相比,那幾十萬的歲幣根本不值一提。
蘇景殊沒怎么和契丹人打過交道,不過他覺得事關國土不是威懾幾下就能解決為題的,大宋和遼國之間還是得打一仗才行。
挨打了
才知道疼,不挨打只聽威脅到最后可能威脅就沒用了。
所以他努力努力一定趕得上。
官家這次挑的使臣年紀都不大,好幾個都是前幾年的進士,不管下次和遼國談判是什么時候,先考個進士肯定沒錯。
趕早不趕晚,趕的太晚就趕不上趟兒了。
馬車順著官道往西去中牟,趙仲針掀開車簾往外看,非常期待途中能遇到點兒刺激的事情。
蘇景殊看著旁邊跟著的二十位持刀護衛,覺得小光國公的期待十成十要落空。
山賊搶劫也是搶他們能打得過的,他們這邊足足二十個身強體壯的持刀護衛,沿途的劫匪躲還來不及,沒有不長眼的會主動撞上來。
趕路無趣,趙仲針看了一會兒就放下車簾。
秋天是忙碌的季節,有田的百姓在田里勞作,沒有田的百姓靠手藝或者小生意過活,汴京到中牟的官道車馬如流絡繹不絕,大部分都是挑著擔子或者推著小車的人,像他們這樣一輛馬車要二十個護衛的還真不多見。
趙仲針有些猶豫的問道,“小郎,我帶的護衛是不是有點多”
蘇景殊點點頭,“是有點多。”
可是多也沒辦法,出都出來了總不能再讓人家回去。
大不了他們就當兩個出門游玩的紈绔,京城的紈绔隨行帶十幾二十個護衛打手再正常不過了,他們只是出的門遠了點而已。
趙仲針想想宗室子弟平時出門的排場,再想想龐昱和那些紈绔子弟平時帶的人,又覺得他們兩個只帶二十個護衛不太夠。
紈绔就要有紈绔的樣子,只帶二十個人不夠,要帶就帶兩百個
蘇景殊
就是說,這入戲是不是太快了
趙仲針短短入戲了一會兒,很快找到新話題,“小郎,你們家從蜀中來京城時雇了多少護衛花的錢多嗎”
他這去個中牟都要帶二十個護衛,從蜀中到京城那么遠肯定得帶兩百個吧
蘇景殊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