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說的有道理,他去上學不在家住,家里的藤條的確用不著,現在掰有點早,過年之前再掰也來得及。
兩個人肆無忌憚的說著“見不得人”的交易,絲毫沒有注意到老蘇來了又走又過來。
剛才是空著手來的,現在手里拿了根又粗又長的藤條,“呦,景哥兒待客呢”
蘇景殊
白玉堂
白玉堂看到蘇洵手里的藤條心道不好,匆忙打了聲招呼腳底抹油縱身飛走,堅決不摻和老蘇教訓兒子。
看這氣勢洶洶的樣子,難不成是發現上次那些斷掉的藤條都是他干的了
不、不對,是景哥兒干的,他只是個空有一把子力氣的苦勞力,主意都是景哥兒出的,這事兒和他沒關系。
可憐的景哥兒,別怪五爺見死不救,這都是你自己作的。
蘇景殊qaq
“爹,有話好好說,大好的日子您動什么藤條”
蘇洵原本只是過來看看臭小子收拾的怎么樣了,沒想到過來一趟還能聽到點新鮮消息,“既然是大好的日子,那你來說說爹那幾根藤條是怎么斷的”
藤條這種東西不容易斷,家里備上幾根能用好幾十年,沒準兒還能當傳家寶傳到下一代。
這小子倒是機靈,犯事兒之前先找人把家里的藤條給掰斷,掰斷就沒法挨揍了嗎
老蘇越想越氣,懶得聽這臭小子狡辯,趁他還在家連著之前躲過去的那些頓打一起揍了,免得下次要找藤條只能看到滿地半截的藤條尸體。
小小蘇
“娘救命”
躲在墻根底下的白五爺聽到動靜后怕的拍拍胸口,還好他跑的快,不然景哥兒開口向他求救他還真沒法拒絕。
秋風卷起落葉,京城的氣氛卻和蕭條扯不上半點關系。
狄青回京,全城的百姓都盼著去城門處迎得勝歸來受賞的大功臣。
勾欄瓦舍的說書先生不再痛斥裹腳,不再張口就是開封有個包青天,也鮮少再講二國五代,不約而同全都換成了狄青狄大元帥。
話說西夏黨項人時不時寇邊犯境,動不動就琢磨著南下牧馬問鼎中原,和北邊遼國契丹人一個德行。
遼國和大宋簽訂了合約好歹會遵守,黨項人無恥至極,簽了合約拿了歲幣卻還是時常犯邊,幸好他們大宋有平西大元帥狄青鎮守二關。
狄大元帥用兵如神所向披靡,打的無禮番邦聞風喪膽,要不是有狄大元帥在,西北邊
城的百姓也過不上太平日子。
城里各大勾欄瓦舍門口的招子都換成了和狄青有關的戲名,這個講狄將軍大破西夏,那個講狄將軍用兵如神,要不是西夏現在仍是大宋的心腹之患,說書先生們甚至能編出狄青夜闖敵營生擒西夏狼主的戲碼來。
然而民間對狄青越是推崇,朝中就對狄青越不放心。
不說朝堂大臣的態度,只太學和國子監的學生就有很大一部分覺得狄青聲名太過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