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公主也以為她和狄青成親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萬萬沒想到那些陰溝里的老鼠能連她一起欺負。
栽贓陷害就栽贓陷害,好歹走點心行不行
殺的還是她公主府的人,他們想干什么
好啊,她爹她娘她哥都不在了,現在侄子當皇帝護不住她這個姑姑了是吧
真把她惹急了她把滿朝文武都帶走,大家伙兒一起去陰曹地府評理去,到時候她爹她娘都在,都不用找她那靠不住的哥。
第一個駙馬是個徒有其表貪圖榮華富貴的陰險小人,好不容易找到第二個駙馬,就因為是武將所以戳了那些文臣的肺管子。
武將怎么了她被文人傷透了心,轉而喜歡上武將不行嗎
樂平公主火冒三丈,非要看朝臣這次正要怎么陷害狄青,官家心里也憋著火氣,索性讓政事堂樞密院六部尚書開封府還有其他涉及到的衙門都來別院。
也別三司會審了,直接朝堂公審,他倒要看看還能出現多離譜的情況。
事實證明,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不到那時候永遠想不到還能再發生什么。
書房里滿滿當當站滿了人,官家端坐上方,樂平公主面無表情坐在旁邊,她要看看到底是那哪些不要臉的逮著一個人往死里欺負。
按理說公主不能出現在這種場合,但是狄青暫時被軟禁在將軍府中,樂平公主身為狄青未過門的媳婦出現在公審現場勉強也算合理。
不合理也沒辦法,官家都沒說什么,他們還能把樂平公主趕出去不成
在場眾人心思各異,等人到齊,文彥博率先發難,“官家,命案現場狄青通敵,殺人滅口八個大字有目共睹,微臣以為,此事證據確鑿已無疑問。”
此話一出,不少人的表情都變得古怪。
文相公平時精明強干,一碰到狄青的事情就跟下了降頭似的。
這事兒不光沒有狄青殺人的確鑿證據,甚至很明顯就能看出來狄青是被陷害的,文相公您何必呢
刑部尚書何烈上前道,“啟稟官家,死者乃是一刀致命,柔弱女子無法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留字示警,微臣以為這是奸人設計來陷害狄將軍,狄將軍是被冤枉的。”
就算能留字示警,也不可能留下那么工整的字。
死者要是在隱蔽處留幾個簡單的符號也就算了,殺人兇手可能沒有注意到,可那幾個字直接明目張膽的寫在死者旁邊的花壇上,見到死者后一眼就能看到,如果兇手是狄青,他會留這么明顯的證據在外面嗎
由此可見,真正的殺人兇手不是狄青,而是另有
其人,兇手留下字跡就是為了栽贓陷害。
文彥博正想反駁,只見皇帝抬手制止他,然后點了包拯出來回話。
包大人的態度和何尚書一樣,這事兒就是明目張膽的陷害,“官家,狄將軍手握重兵,朝中武將無出其右者,私通西夏于他何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古以來都是這個道理。
上面的人疑神疑鬼,下面的人談何忠心他們又能忠心于誰
再者,公主府的下人第一次去將軍府,如何得知狄青有叛國之意
狄青鎮守西北多年,打的西夏聞風喪膽,他若真有反心大可直接造反,又怎么會被朝廷派去的監軍管的連打仗都沒法放開了打
西夏乃是狄青的手下敗將,他要造反何必和西夏合作生怕沒人拖后腿
他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