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狄青真的要勾結西夏,雙方來往的證據應該藏的嚴嚴實實才對,私通外敵乃是殺頭的大罪,公主府的下人只是過去送東西,如何能一進將軍府就發現證據
諸位動動腦子,這可能嗎
包拯分析的有理有據,說完之后再次道,“狄將軍之忠心天地可鑒,請官家切莫輕信謠言,以免毀掉國之柱石。”
韓琦聽的直點頭,等包拯說完才開口勸道,“官家,包大人言之有理,狄青有功于社稷,此案還需詳加審理。”
文彥博看他們一個二個的都向著狄青臉色非常不好,武將權勢太大不是好事,如今的西北已經有只知狄帥不知朝廷的趨勢,再這么下去朝廷還管得了他嗎
狄青在軍中威望甚高,誰敢說他不會成為第二個李繼遷
文相公鐵了心的要未雨綢繆,旁人說什么都勸不住他。
樂平公主不著痕跡的白了他一眼,撇撇嘴小聲嘟囔,“狄青在戰場上不知道殺過多少敵人,他要殺人滅口還會給人留寫字的機會未免太小瞧他了。”
公主府的下人不通武藝,被害死的丫頭平時連重活都沒干過,能在被狄青捅了一刀后還寫那么多字嗎
別讓她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不然她動私刑也得把真兇剁了喂狗。
栽贓陷害就栽贓陷害,往將軍府藏個偽造的書信或者私通西夏的信物多簡單,干什么殺她的人
那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兇手怎么下得了手
趙曙假裝沒有聽到樂平公主的碎碎念,走到包拯跟前問道,“包卿,狄將軍如今在何處”
包拯躬身道,“狄將軍還在命案現場候查。”
趙曙點點頭,吩咐道,“傳狄青,朕要聽他親口解釋。”
文彥博立刻表示反對,“官家,此事萬萬不可。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若狄青真有叛國之意,此時見他恐危及官家安全。”
趙曙嘆了口氣,“文相公,狄青乃是國之棟梁,駐守西夏這些年為大宋出生入死,不能憑墻上幾個來歷不明的字就認定他通敵叛國。”
文彥博面無表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
樂平公主聽的氣不打一處來,“姓文的你欺人太甚”
所有人都說狄青是無辜的,就他非盯著墻上幾個字說狄青有罪,他說有罪就有罪還要刑部大理寺干什么
滿朝文武那么多人,合著就他聰明,其他人都是傻子
包大人已經分析的那么清楚,刑部和大理寺也都覺得人并非狄青所殺,這事狄青是被陷害的,就他死乞白賴非要給狄青定罪,怎么著,事情是他安排的
人家龐太師的侄子在西北當副帥都沒說什么,文相公這么著急,別查到最后查出來和西夏勾結的不是狄青而是他。
不然他為什么這么著急完全沒道理啊
龐太師人在旁邊站禍從天上來,聽了公主的話無奈笑笑,只當什么都沒聽到。
他侄子多大本事他知道,當個副帥就頂天了,將才帥才一字之差天壤之別,讓他聽命打仗可以,讓他指揮作戰還是別了。
狄青這樣的天生帥才難得一見,既然有幸出現在他們身邊那就得好好用,不然將來后悔都沒地方哭。
大宋看著承平日久,實際上內憂外患一個不缺,西北邊關沒有狄青,西夏肯定不會像現在這么老實。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西夏的局面一年不如一年,形勢越差越要對外發兵,大宋就是他們轉移內部紛爭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