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他爹忙于朝政,她們娘兒倆安安生生待在家里,免得成為靶子給崽他爹添亂。
狄青回京后一直很忙,不光是軍制改革還有和朝中文臣勾心斗角,新成立的軍器監也需要他這個熟知軍事的武將來給參考意見。
朝中身居高位的武將不多,殿前都指揮使李璋是仁宗皇帝的表兄弟,廣備指揮使李珣也是仁宗皇帝的表兄弟,官家要提拔屬于他的親信,左看右看只有狄青最合適。
既然要改軍制,索性連著略顯混亂的武備作坊一起規整規整。
趙曙繼位后從大宋和西夏的戰事中看出不少問題,地方制造兵器的作院暫且不提,只京城的兵器制造作坊就讓他看的兩眼發暈。
有的一個作坊干好幾種活兒,有的好幾個作坊干一種活兒,自從有了炸藥的方子,火藥作那邊也開始亂,于是直接仿唐時舊制設軍器監來執掌中央和地方的兵器制造。
大宋冗官不只這一處,兵器作坊這邊還是比較好梳理的,其他衙門可謂是牽一發動全身,想動都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
軍器監相當于把所有和兵器制造有關的差事集中到一起,這些差事本就和其他官府衙門不太一樣,所以裁撤無用作坊的時候進行的很順利。
沒用的作坊裁撤掉,類似的作坊合并到一起,一把手還是廣備指揮使李珣,只是改名為軍器監編判,職務同樣是總領軍器之事,不過軍器監還有同判一人,下屬其他官員都由官家另外選定。
李珣任軍器監編判,同判不是旁人,正是之前在制造炸藥火炮中立下大功的蘇頌蘇子容。
按理說這里面沒有狄青什么事兒,但是狄青是最先在打仗時用到火炮炸藥的將領,兵器從制造到使用之間的彎彎繞繞不少,所以他也得跟著一起擬定軍器監的新章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也是如此。
能拼武器就最好不要拼人命,大宋的丁口多也不是這么個消耗法,官家對新設的軍器監甚是看重,各種要求卡的非常嚴格,堅決不許出現因為兵器而導致將士們在戰場上喪命的情況。
京城的兵器制造作院要按軍器監所定兵器的樣式,各兵器制造作院每旬都要派人對所制兵器的數量進行統計,還要檢查、考核,實行賞罰。
檢查考核的內容很多,包括領取的原材料和成品的數量是否相當、干活是否勤快、手藝是否變差等各種條目,不光不許偷工減料,要是手藝變差還要調離原崗。
要是原料采買出現差池,以如今軍器監的布局查起來也很容易,想克扣或者貪污也不容易。
京城兵器制造作院進行大變動,各州兵器制造作院也得跟著一起改,地方用京城造出來的武器當樣本
來造,要是質量不合格,那就得找當地官員的事兒。
還有個重中之重,就是對于泄露兵器制造樣式者的處罰。
干的好有賞,干的不好有罰,要是敢泄露軍器監的機密,得嘞,直接按照叛國來處理。
畢竟除了要和他們打仗的遼國和西夏也沒什么人會對軍器感興趣,將軍器監的機密泄露給契丹人或者黨項人和叛國完全沒有區別。
狄大元帥以為他在樞密院站穩腳跟后就能閑下來,沒想到樞密院沒人給他使絆子之后反而越來越忙。
官家快快多挑些親信,再這么下去他就忙到沒時間陪媳婦了。
樂平公主有孕,最高興的不是她和狄青而是狄娘娘。
狄娘娘覺得狄青天天忙于朝政軍務無暇顧及家里,將軍府都是大老粗照顧不好剛查出有孕的公主,于是直接到將軍府把樂平公主接到王府照顧,等胎相穩定下來再回去。
她是狄青的姑母,狄青沒有爹娘,合該她這個姑母來上心。
狄青要是不放心可以也搬到八王府,反正王府房間足夠,多他們小夫妻二人也住的過來。
要不是狄娘娘將樂平公主接到王府照顧,趙清也不會倒霉催的被安排了這么個活兒。
倒霉差事當然要找人幫忙,關系好的不能坑,那就挑關系不好的來。
于是乎,龐昱就這么被拽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