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輕武不太行,重武輕文更不可能,那就文武平等吧。
殿試求穩,除了少數幾個走極端的進士,絕大部分都在論述文臣武將各司其職方能使大宋蒸蒸日上。
論點相近,拼的就只能是誰寫的更好。
春闈放榜之后,前幾名的試卷張貼出來供天下人學習,參加殿試的進士們都知道省元蘇景殊擅長策論不善詩賦。
大家都是聰明人,自己動筆的時候也能大致猜出別人可能會怎么寫,如果論題分不出上下,那省元在殿試中就有可能被后面之人趕超。
主考官歐陽修在太學待過一段時日,他又是個喜歡提拔后輩的性子,在場這些奮筆疾書的進士他幾乎都能喊出姓名,考試還沒結束就已經能看出哪些能堪重用哪些不適合官場。
韓琦和富弼坐在他旁邊小聲說話,監考的時候沒什么正經事情,話題都是在場的進士。
富弼當年直接將兩個女兒都嫁給三元及第的青年才俊馮京,馮京這個女婿也沒讓他失望,好些人都羨慕他下手飛快搶到個好女婿。
如今可能出個比馮京馮大人更年輕有為的三元及第,不少人都想著趁對方沒有一飛沖天前將人搶到自己家中,當朝宰相也不例外。
可惜今年這位小省元家里管的太嚴,老早就放出話說不欲和高門大戶結親,春闈放榜后天天關緊大門,外頭的媒人都排到開封府門口了也喊不開他家的門。
不是,他們何必呢
試
圖和蘇家結親的大臣都遺憾不已,三元及第不常有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蘇家三子皆入朝為官,三個兒子看著都頗有才干,沒有意外的話十幾一十年后蘇家自己也是高門大戶,這有什么不能結親的
除了高門大戶培養出來的大家閨秀,還有什么樣的女子配得上連中兩元、也可能是三元的蘇家小郎
一群人私底下打聽蘇家的情況,發現老蘇在嘉祐元年帶倆兒子進京之前就先讓倆兒子成了親都不知道說什么好。
京城的女子是什么洪水猛獸嗎至于這么防備
蘇洵的人緣好,在京城的好友能湊夠一場大型詩會,蘇家的情況在這群好友中不是秘密,眾人私底下悄悄打聽,一來一去該知道的就都知道了。
人家不是不愿意和高門大戶結親,而是之前吃過虧,不想在一個坑里跌倒兩次。
就算有人說眉山程家不算大戶更不算高門也沒用,不愿意就是不愿意,誰都不用在這上頭費心。
好在萬眾矚目的省元不能靠姻親拉攏,其他進士卻還可以。
這一屆的進士年紀都不怎么大,沒成親的也有一大把,想要榜下捉婿的人家捉不到榜首,退一步捉其他進士也行。
韓琦側身低聲道,“若不是蘇明允不愿意,我家的確有適齡的孩兒能和蘇家結親。”
富弼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條縫,“姻親這種事情要看運氣,強求不得。”
蘇家這小娃的資質很好,官家第一次主持春闈,很樂意點個三元及第的少年郎出來,只要他殿試正常發揮,狀元就不會是別人的。
十六歲的三元及第的確比一十七歲的三元及第更惹眼,可是沒辦法,誰然韓家的門檻太高人家蘇家不滿意呢
韓琦
好了好了,知道他有個三元及第的女婿很滿意,不用在他面前炫耀。
韓相公瞪了老伙計一眼,不想再提這個讓他不那么開心的話題,“師樸先前提過蘇家小郎幼年有過奇遇,官家改廣備攻城作為軍器監就和他有關。當時我不在京城,你一直留在京城,說說當時是什么情況。”
師樸是韓琦長子韓忠彥的字,韓琦回京不久,韓忠彥就離開國子學直接以秘書丞召試館職,并沒有參加科舉考試。
國子學的衙內們大部分都是這樣,不一定非要參加科舉考試,其他考試過關了便能直接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