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百姓為什么不愿意當兵,朝中大臣真的不知道原因
眾所周知,大宋需要黥面的除了罪犯就是士兵。
朝廷再從囚犯里挑選士兵,不就是告訴天下人當兵的都不是好人
正經百姓不愿意當兵,廂軍中好些都是被招安的山賊土匪地痞流氓,這種軍隊別說去前線打仗,就是干后勤都危險。
就算非要給當兵的搞刺青,別光盯著臉刺,刺別的地方也行啊。
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在胳膊上刺奮勇殺敵,在腿上在腳脖上甚至腳底板上都能刺,刺臉多不禮貌。
人家狄將軍是拿臉上的刺青來激勵自己上進,大部分人還是想有張干干凈凈的臉。
朝廷對士兵的待遇也就那樣,運氣好了能平平安安退伍,運氣不好就把命丟在戰場上,更倒霉的是命沒丟但是缺胳膊少腿的回家,身體殘疾沒法干重活,最后可能只能乞討為生。
不是所有的將士都是狄青,總得給普通士兵留條后路是不是
他之前就和小金大腿說過這事兒,可惜他們倆琢磨了半晌也沒琢磨出可行的法子。
大宋開國以來就是這樣,百年來都沒有變過,朝臣畏變如虎,動不動就是祖宗之法怎么怎么,軍中之事只能由皇帝親自開口,別人說什么都沒有用。
士兵地位低是朝中文臣樂見其成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允許士兵的地位有抬頭的趨勢。
難辦,實在難辦,所以還是交給官家頭疼吧。
幾個人在外面嘀嘀咕咕,不多時,沈仲元也湊過來和他們說話。
經過這些天的相處,小諸葛也知道他們蘇大人是什么性子,只要不惹他生氣,平時的蘇大人很好相處。
至于怎么樣才能惹他生氣,他暫時還沒有發現。
公孫策的消息多源于朝堂,那里畢竟是個重要的流放之地,朝廷的相關卷宗很多,大部分開封府都有權調閱。
刺配沙門島是死刑之下最重的罪,這種罪大部分都要三司會審才能定下,雖然三司不包括開封府,但是他們包大人判案的能力在那兒擺著,刑部有什么重要的案子也會請他前去參謀。
包大人都去了,他公孫策自然也不會閑著。
而沈仲元是個純粹的江湖人,沒有白玉堂的身家背景,也沒有展昭的絕世武功,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全靠他那比旁人聰明的腦袋瓜。
在江湖上混消息靈通很重要,他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知道的事情自然比一般人多。
于是乎,蘇大人就又聽到了一個和公孫先生口中略有不同的沙門島。
版本不同,大逃殺的內容也不太一樣,不過這個沙門島聽上去比公孫先生口中的沙門島好了一丟丟,至少有種解氣的感覺。
在小諸葛口中,沙門在五代時就是著名的流放之地,太祖皇帝在沙門島設立監獄的最初目的是懲辦犯事兒的禁軍士兵。
乾德元年,女真遣使獻名馬,太祖皇帝免了島上居民的賦稅,讓他們專門養馬造船。
流放去沙門島的囚犯也得勞動改造,朝廷不養閑人,到了沙門島都得干活。
不過那都是登州禁止海運之前,澶淵之盟后朝廷禁止登州海域和遼東通船,女真那邊和大宋的聯系少了,現在沙門島還有沒有養馬不太清楚。
在島上養馬,還怪稀奇的。
到了真宗年間,禁軍很少再被刺配到沙門島,那地方就成了盜賊的流放地。
無論是攔路打劫的草寇還是聚眾叛亂的反賊,無論是貪污腐敗的官員還是科舉舞弊的讀書人,只要犯了事兒都有可能發配沙門島。
后來到了仁宗年間,很多原本應該判死刑又恰逢趕上大赦天下的罪犯僥幸保住小命后大部分也是流放沙門島,如此以來,島上罪犯的兇殘程度就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