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害死自己也就算了,要是連累家人,他們死了也沒法安心。
廚娘是個三十多歲的婦人,她覺得她看人很準,主家是官家欽點的狀元郎,模樣還那么俊,長的那么好看肯定壞不哪兒去。
就算她看人不準,京城里的官家總不能也看不準。
得嘞,好吃好喝伺候著。
小面用老母雞和豬棒骨做湯底,配上登州特有的真鯛開鹵,面條勁道爽滑,湯汁香而不膩,最上面還放著幾只大蝦,剛端上來就將眾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
什么賬本什么貪官都閃遠點,什么都沒有吃飯重要。
小小蘇悶頭吃面,滿腦子都是怎么將面的鮮香勁道寫出來誘惑沒來過登州的親朋好友。
一頓早飯結束,所有人都心滿意足。
沈仲元拿出昨兒在街上買的羽毛扇,一邊扇一邊說正事,“大人,屬下大概知道昨夜五爺見到的那人是誰了。”
此話一出,幾個人都坐正身子,“是誰”
沈仲元回道,“遼東嚴家嚴三刀之子嚴冬。”
白玉堂嘶了一聲,“你怎么確定是遼東嚴家的人”
沈仲元摸摸鼻子,“李坤經常帶那人出門,全城都知道他叫嚴冬。”
其他人
很好,這消息來源很有說服力。
白五爺還是覺得不對勁,“遼東嚴家在江湖上頗具盛名,嚴冬既然是嚴三刀之子,為何會在登州助紂為虐”
雖然他不認識嚴三刀,但是他知道嚴三刀這個人。
傳聞嚴三刀行俠仗義名震江湖,他要是知道他兒子在登州追隨喪盡天良的商人勾結官府殘害百姓只會大義滅親,還會讓嚴冬跟在李坤身邊那么多年
再說了,遼東不在大宋的管轄之下,那是遼國的地盤,就算嚴冬是遼東嚴家后人也不該在中原作惡。
“前幾年遼東災荒,李坤帶上錢糧幫著當地救濟災民很是賺了一番名聲,之后嚴冬就一直跟在他身邊,想必是和遼東嚴家達成了什么交易。”沈仲元打探出來的消息不少,但是具體怎么回事卻不清楚,只能根據打聽出來的消息來推測真相,“嚴三刀俠義心腸,若李坤以救災來要挾,嚴家為了災民大概率會派人聽命于他。”
惡人
不在乎什么諾言,好人卻過不去心里那個坎。
嚴三刀是出了名的信守承諾,當年遼東數萬災民忍饑挨餓,不是沒有他猜測的這種可能。
趙虎有個問題,“遼東是遼國的地盤,李坤是大宋的商人,遼東遭災自有遼國的朝廷去救,他去湊什么熱鬧”
張龍聳聳肩,“這都不懂,肯定是遼國朝廷不管賑災才讓他有可乘之機。”
要是朝廷干脆利落的派人賑災,哪兒用得著李坤一個商賈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大宋年年有州縣遭災沒見他在大宋的事情上多著急,遼國遭災倒是上趕著過去救災,用腳丫子想也知道肯定有問題。
蘇景殊托著臉幽幽開口,“諸位,你們不覺得李坤能把錢糧運到遼東問題更大嗎”
邊關榷場禁止交易的東西很多,大批量的錢糧肯定過不了榷場那一關。
登州和遼東隔海相望,不走榷場的話就只有私自運糧出海這一個法子。
走私是重罪,將登州百姓搜刮的活不下去然后將錢糧走私去遼東是重罪中的重罪。
和李坤有本事私運錢糧到遼東相比,什么遼東嚴家嚴三刀都不是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