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蘇大人的年紀還沒官學里的學生大,但是不耽誤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勉勵登州學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都好好學好好考,下一屆金榜上登州籍的學子越多越好,即便功勞的大頭在學政那里,州衙其他官員也能分著點湯喝。
州衙的占地很大,除了衙門和官舍還有大片的空地被開墾成菜地,食堂平時做菜大部分都是他們自己種的。
春日里蘇景殊把他的西瓜種子混著從海商那里買來的西瓜種子一起種下,之后就把菜地交給經驗豐富的老農,興許是他們登州地界兒人杰地靈,結出來西瓜個頭比遼國商人運過來的大得多。
倆人出門溜達一圈,看著滿地的生瓜蛋子,感覺生活又有了盼頭。
然后這個盼頭就被新送到的幾封信給擠沒了。
經過小伙伴們堅持不懈的來信描述,他現在感覺朝堂簡直是個臭水溝子,一個個的看上去光風霽月,玩起心機手段是真臟啊。
小小蘇大人看完信件,捂著心口不知道說什么好。
《刑統》寫著“于人有損傷,不在自首之例”,官家的敕文改的主要就是這一條,殺人和傷人區別那么大,要是連傷人都沒法自首減刑還有哪個犯人會自首?
朝堂公議的時候司馬光等人就給王安石挖坑,謀殺已傷可以減刑,那謀殺已死呢?
王安石當時沒意識到前面有坑,仔細一琢磨感覺對面說的的確有道理,于是回去找官家說之前那條敕文有漏洞,還得補充點限定條件才行。
官家也覺得之前那條敕文沒說清楚,于是重新下了條詔書把自首減刑的范圍擴大到謀殺已死。
死刑到流放是減刑,斬刑到絞刑也是減刑,只要殺人者最后的結果是死,是斬還是絞不重要。
朝中部分官員連謀殺已傷自首減刑都不接受,官家把減刑范圍擴大到謀殺已死他們更不接受,這不,侍御史兼判刑部劉述直接以詔書沒寫清楚為由給官家駁了回去。
詔書沒寫清楚,也就是說之前那道敕文無效,敕文無效就意味著自首不能減刑,朝堂公議結束,登州那邊直接判死刑就行。
就這樣了,散了吧散了吧。
蘇景殊:……
不愧是大宋的文臣,就是硬氣。
可惜硬氣的不是地方,以劉述劉大人為首的幾個官員轉頭就被黑臉官家強硬的貶出了京城。
不是,大宋的皇帝脾氣是好,文臣的地位也的確很高,皇帝哪兒做的不對是能劈頭蓋臉的臭罵還不用擔心受罰,但是不意味著可以給皇帝挖坑等皇帝往里跳啊。
蘇大人看的目瞪口呆,這次真是長見識了。!
醉酒花間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
希望你也喜歡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