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奏章明天就會送到官家面前,官家大概率會同意在推行新法時讓官員終身擔責,但是官員肯定不會樂意,反對的聲音太大的話就會推行不下去。
如果那些還沒當官的讀書人都覺得終身擔責有用主動請命,那情況就又不一樣了。
不錯不錯,先寫個計劃書給老王送去,之后怎么操作就看他們無所不能的王相公了。
老王身為制定政策的人被罵了那么長時間,底下執行的人都隱身了?
想的美,都出來一起挨罵。
第二天,收到計劃的王安石神色復雜,這小子哪兒來這么多稀奇古怪的點子?
他堂堂當朝參知政事,至于利用一群連官場是什么樣都不清楚的毛頭小子來為他沖鋒陷陣嗎?
是的,很至于。
新法推行那么久,各種問題層出不窮,京城這邊忙著補漏洞,然而這邊補上那邊又出問題,好像怎么補也補不完。
原本利民的新法變成害民的罪魁禍首是誰?
王安石很冷靜,罪魁禍首不是他也不是京城其他制定政令的人,而是基層推行新法的官吏。
他知道基層官員很辛苦,也知道那么多百姓不好管,但是這不意味著基層官員可以不把百姓當人看。
每次新法出現問題最先挨罵的就是他,他承認他被罵不虧,但是那些搞出事情的官員跟著輕飄飄挨幾句罵就過去了真的合理嗎?
挨了罵依舊我行我素就是不改,可把他們能耐死了。
既然如此那就都出來挨罵好給他分散分散火力,雖然虱子多了不癢,但是天天被追著罵還是挺煩的。
老王帶著被安到他身上的新點子去找官家,倆人合作了那么長時間對彼此都非常了解,都不用王安石開口官家就知道主意肯定不是他想出來的。
搞事的風格如此明顯,具體是誰還用猜?
王安石挑挑眉,“子安說了,不管能不能行都不要把他說出來,他怕回家路上被人敲悶棍。”
官家笑道,“京城的治安還沒有差勁到那種地步。”
如果真的有被敲悶棍的風險,他會派一隊侍衛光明正大的隨身保護,只要所有人都知道蘇子安是皇
帝護著的人就沒人敢下黑手。
除非想被抄家。
抄家一時爽,一直抄家一直爽,官家已經感受過抄家的快樂,如果有人能讓他光明正大的再抄一波,他會感謝那人的八輩祖宗。
還有救災,陳州的旱情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緩解,之前幾年收成都不好,司農寺說今年皇莊收獲的那些番薯都是耐旱的作物,正好送去陳州看看到底有多耐旱。
還有那個玉米,除了出苗的時候需要水分充足,之后基本上就不用管,最重要的是產量高,一畝地能收一千四百多斤。
就是東西太少沒法推廣,還得再種幾年才行。
王相公不用太著急,如今國庫還能撐得住,糧食也還足夠,路子走錯了再回來就行,他們有試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