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孔直溫是個讀書人,學識還挺好,和當時很多文人的關系都不錯,他自己也說了曾經是石先生的學生,學生家離有老師的書信并不稀奇,但夏英公就抓住這一條不放非要誣告石先生也參與謀反。
幸虧石先生當時已經病逝,要是還在人世怕是要被生生氣死。
接下來更炸裂的來了,仁宗皇帝在夏英公的慫恿下竟然真的懷疑石先生是詐死,要派人去挖開石先生的墳墓破棺材檢驗真假。
這是讀書人地位崇高的大宋,別說石先生是當代大儒,生前創建創建泰山書院、徂徠書院,興太學教諸生桃李滿天下,就算是普通臣子也受不了這種折辱。
所以當時不管政見一不一致,幾乎所有大臣都上疏勸仁宗皇帝收手。
唇亡齒寒,誰敢保證下一個被挖墳的不是自己?
在呂夷簡呂相公等眾多朝臣的擔保之下,仁宗皇帝終于放棄挖墳開棺驗尸,而是派人去搜集那些參與安葬石先生的人的口供,雖然一樣讓石家人無地自容,但是好歹墳頭保住了。
蘇景殊第一次知道這事兒的時候驚呆了,他以為仁宗皇帝一輩子都是個好脾氣,沒想到還有這么多疑刻薄的時候。
現代社會國家出政策推平農田里的墳頭都能激起全村老少集體反抗,何況是古代。
人家石先生是當代大儒,本來年紀輕輕憂郁而終已經夠憋屈了他還想開棺驗尸?
更可怕的是,直到現在石先生身上的污水都沒洗干凈,仁宗皇帝不再追究只是因為石先生已經去世,并不是他不懷疑。
責任終身制很可怕,小金大腿這句犯了事兒就算進墳頭也得扒出來更
可怕。
仁宗皇帝這么想過,當今官家會不會直接付諸實踐?
石先生那事兒他們都知道是冤枉,推行新法時故意欺壓百姓證據確鑿的話那可不冤枉。
趙一郎豎起大拇指,“哥,還是你厲害。”
癑???晛???桑??瞍?????汥?
疍粘?絙??葶????ap;ldquo;n??n???彎???襓???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幾個人互相花式吹捧,捧開心了才繼續聊天。
龐昱好奇的問道,“民間百姓不識字的多,官員欺瞞百姓很常見,京城這些天怎么宣傳的?真能讓地方官吏沒法再欺瞞百姓?”
趙一郎迫不及待站出來,“我來說我來說,這事兒還要從你們去陳州賑災說起。”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戲,這事兒最初從戲班子里出來,讓他來說再合適不過。
說句不謙虛的,他們最近簡直殺瘋了,最大的功臣就是神機妙算智勇雙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蘇子安。
不信的話這兩天找個瓦舍去聽戲,聽完之后不要離開,就坐在原地聽別人嘮嗑,不是他吹,一桌十個人有九個都能把青苗法的具體政策復述一遍。
其他政策不是不了解,是還沒來得及了解,等新戲開演,城里的百姓也能對別的政策如數家珍。
勾欄瓦舍不只京城有,大宋各個城池都有,戲班子也不只在城里的勾欄瓦舍演戲,多的是進村唱戲的小戲班子,要不了多久全大宋的百姓都會知道新法到底是什么。
他們都宣傳到這種程度了,地方官還能欺騙百姓嗎?肯定不能!
龐昱聽的眼睛亮晶晶,“哇,你們在京城也過的那么精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