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棐這個年紀對事情已經有自己的看法,歐陽辯卻還是誰說話都覺得有道理的單純孩子。
蘇景殊在心里給歐陽修說聲對不起,然后試圖憑借他三元及第的光環讓小孩兒l理解什么叫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他談朝政了嗎?沒有啊。
他只是和剛認識的小朋友聊一聊理想主義,讀書人埋頭故紙堆也要抬眼看看民間現實,書里的“大同”多讓人羨慕,他們這是在暢享未來。
把三個讀書人放到一起不談書籍經典談什么?談考中進士后到地方怎么當官?
不行,涉及朝政不能談。
他在盡量避開歐陽公的痛處,回頭歐陽公教育兒l子時察覺到不對勁也不能說什么。
大宋雖然沒有門閥世族,但是讀書人的傳承也和門閥世族差不多,區別就是科舉要看真本事,不至于真的和世族門閥一樣只靠血緣流通,他們大宋的寒門還是有出貴子的可能的。
父子間政見一致的像老王和王小雱那樣的很常見,父子間政見不一致的也很常見,比如他們家,他們家父子四個能在就推行新政這件事兒l上細分出四種不同的態度。
歐陽修的態度是他的態度,立場這種事情不帶捆綁的,他兒l子有思考能力后想站哪個立場他兒l子自己說了算,強扭的瓜不甜,這種事情就算是親爹也不能左右。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虛干毀譽,實干興榮。
小哥倆加油,可以學親爹的文采,但是千萬別學親爹的政治主張。
時間能證明誰對誰錯,他卡了bug知道后世的情況,雖然只是后世歷史書上那寥寥幾筆但是也夠了。
王相公的變法思路過于超前需要有人拽著他不讓他放飛,歐陽公這種文人面子比天大杠起來上頭的更不能放他出去逮著人就懟。
官家把人留在京城榮養是對的,這戰斗力提前退休都能說出“實干之臣太多占了館閣之臣位置”的話,真把人放出去還能得了?
誰家皇帝會嫌手底下能辦實事兒l的大臣多啊?
蘇·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景殊開始心靈小講堂,聽的歐陽家小哥倆一愣一愣的。
他們家大哥歐陽發脾氣很好,平時從來不會和他們說重話,即便算上親友家的同齡人他們也從來沒有個這么能說的兄長,不愧是三元及第的狀元郎。
三個小輩之間氛圍太好,連他們爹什么時候站在身后都不知道,等他們聽到來自門口的咳嗽聲時,兩個爹已經不知道在那兒l站了多久。
歐陽家小哥倆連忙站起來扶他們爹進屋,外頭天冷,他們爹這病歪歪的身子骨可經不起折騰。
歐陽修一左一右倆兒l子把地方占完,蘇景殊也沒閑著,他走到他爹跟前小聲數落,“爹,歐陽公身子不好,你們進來也不說一聲,萬一凍出好歹怎么辦?”
蘇洵磨了磨牙,“若非某人講的過于慷慨激昂,歐陽公也不至于不忍打斷。”
蘇景殊翹起尾巴,眉眼彎彎笑的開心,“都是爹教的好。”
什么都別管,先把老爹拉下水再說。
蘇洵:……
親兒l子,忍著。
歐陽修笑著讓他們父子倆休戰,“上次見子安還是在殿試之時,在登州待兩年感覺如何?”
年紀大了眼睛不好,雖然以前在朝堂上見過很多次,但是他到現在都不知道蘇明允家這小兒l子究竟長什么樣,所有的夸贊都是從旁人耳邊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