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之前看到一封地方送上來的奏疏,說是偏遠地方有個服役的百姓需要運送一項只有幾文錢的貨物需要步行千里到京城,一路上還要被各級官吏刁難,以至于離家一年多都沒法返程。
別說官家大為震撼,這事兒放誰身上都得大為震撼。
幾個極端例子不能當做常態,但也能看出差役對百姓的壓榨,他們官家想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不愿意再繼續這么折騰人的役法,所以看到奏疏后立刻召集老王和其他新黨成員開會看看這事兒要怎么辦。
蘇景殊不清楚那次商量出了什么結果,因為開會的時候他還在登州,甚至不知道朝廷有過這么個探討。
但是仔細想想,又好像能想出點相關的事情。
好像是剛開始推行青苗法的時候京城那邊發了條役法相關的草稿,說是朝廷還沒定下來到底怎么搞,先頒布全國讓各地基層官員都看看有沒有別的意見。
州衙有許大人管著,他當時忙著上山下鄉沒怎么注意這事兒,后來也沒再見京城提起過役法相關的東西也就一直沒想起來。
這些天差事落到他身上于是特意去查了一下,這才發現原來不是京城沒再提起過,而是他們的討論一直局限于朝堂之上根本沒走出京城。
關于役法的調整從條例司成立就開始吵,一直吵到條例司原地解散都沒吵出結果,動靜倒是沒有提起青苗法時那么大,但卻是一直都在吵從來沒停過。
有建議擴大衙前役的服役范圍讓城里的百姓和鄉村上等戶一起服役的,有說官宦人家更容易接手也更擅長處理政務讓官戶跟著一起服衙役的,還有說讓官戶出錢給服役的鄉村上等戶發工資的,總之說什么的都有。
就是他們說他們的,外面對他們的討論毫無反應,以致于就算朝廷曾將草擬的新役法送到全國各地官衙征求意見也沒收到幾分回復。
地方官已讀不回,青苗法的爭論又
逐漸激烈,??譎?????蝥虎?
膉???祲?虎n???[]『來[]ap;看最新章節ap;完整章節』,甚至都不記得曾經出過一條草擬新役法。
如今的役法對鄉村上等戶太不友好,富裕地方還好,鄉村上等戶足夠多好些年才能輪到一次,那些本就貧窮沒有多少上等戶的地區隔兩年就要去服一次役,要不了幾次就得被折騰的家底賠光。
長此以往上等戶越來越少,其他百姓看到這種情況也不敢輕易成為上等戶,寧可賤賣田產也要避開這個天打雷劈的衙前役。
戶等低只是家產少點,戶等高那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
鄉村上等戶苦衙前役久矣,仁宗年間韓琦韓相公就曾提過改役法的事情,當時是建議不再以鄉為單位統計上等戶,而是擴大到以縣來統計上等戶的數量,讓縣中最有錢的鄉村上等戶輪流充作衙前役。
服役時優先選擇差役較少地區的上等戶,盡量避免出現衙前役和其他差役都壓到同一戶人家頭上的情況。
當時朝堂對這個改動都非常支持,對役法研究頗深的韓絳和蔡襄也順勢提出鄉戶五則法,通過資產評估將鄉戶分為五個等級以應對不同的重難差役,也就是如今的鄉間五等戶。
仁宗年間的一系列改革頗有成效,且在江南地區試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依舊不能避免鄉村上等戶因為衙前役賠光家底的情況發生。
蘇景殊以前知道衙前役不發工資,也知道衙前役待遇如何全看衙門官員有沒有良心,但是沒想到衙前役對鄉村上等戶的傷害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