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征用鄉村中的上等戶擔任衙前役來協助官府處理基層政務,劃重點,無償。
各個衙門的衙役都是衙前役被征調過來的,官府衙門不給他們發工資,他們要維持日常生活只能靠家里接濟,所以這個衙前役一般人沒資格接觸,只有家底殷實的鄉村上等戶才需要服這個役,也只有家底殷實的上等戶才服得起這個役。
有句話叫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說的就是和官員打交道的時候感覺比較好相處而底下的衙役小吏會各種刁難。
不知道基層衙役小吏過的是什么日子時的確會覺得那些刁難人的家伙很氣人,知道之后就會覺得如果服役的是他他也成天黑著臉不好相處。
官府衙門不給服役人員發工資,可服役人員也要生活,于是只能靠刁難來往辦事的人員來悄悄搞點錢來面前補貼家用。畢竟衙前役需要干的活兒挺多,基層政務又瑣碎,如果一家有一個人過來服役,家中至少三個男丁都會被占住沒法全身心務農。
本來花銷就在變大,收入再減少就會入不敷出,不想辦法弄錢補貼家用難道要他們全家去喝西北風?
不排除衙役小吏本身就不好相處的可能,但是各個衙門的“小鬼”難纏很大程度上要怪朝廷這個不合理的制度。
比死更可怕的是窮,人窮到一定程度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來。
更過分的是,因為大部分服役的鄉村上等戶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在最開始服役的辦事容易出錯,朝廷在實施衙前役制度的同時還制定了賠償準則,所有因服役人員疏忽導致的公家損失必須由服役人員自掏腰包補上。
有損耗的差事多是長途運輸或者是倉庫管理之類的活兒,就和之前登州的榷鹽法差不多,鹽巴收上來后在倉庫內造成的損耗都要由管理倉庫的官吏來負責,所以官吏對這個差事痛恨異常。
當官的都受不了,尋常百姓更受不了。
朝廷設下這個規矩也不是毫無緣由,據說是當初官府運輸貨物的時候經常出現押送人員毀損官船的現象,管又管不住抓也抓不住,索性每次運貨之前都要求催綱司詳細列出官船航行時所需要釘板等部件的數量,?并把那些配件數量雕刻成印板以便后期核對。
船上多少東西多少配件都登記的清清楚楚,有缺的壞的都由押
送人員掏錢補上。
不管是怎么壞的,也不管有沒有理由,反正就是朝廷不能有損失。
規矩出來后故意損毀押送官物的情況少了很多,同樣也為后面服役的人員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倉儲本身就有自然損耗,押運貨物也有被山賊水匪劫道的可能,以前這些損耗報上去朝廷不予追究,新規矩出來后所有的損耗都得他們自掏腰包補上,他們哪兒來那么多錢?
不光白干還要倒貼錢,百姓沒有怨氣才怪。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活兒都沒工錢,官府對負責特別難特別重要任務的衙役有獎賞,只要任務完成,獎賞還是挺豐厚的,只是再看看付出就會發現完全沒有性價比,甚至拿了獎賞之后減去支出依舊是白干。
圓滿完成任務都有被白嫖的可能,任務出問題沒完成會是什么下場可想而知。
服兵役可能一不小心把命丟在戰場上,服差役可能一不小心把家底賠光,總結:最好哪個役都不要。
修改差役法不是老王先提出來的,最先有這個想法的是他們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