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只有他們這邊壓力大,只要他們能牽制住梁乙埋的主力軍,其他各軍就能放開手腳往前沖。
不能打到西平府,能打到鳴沙城也行。
姚將軍遺憾的搖搖頭,“聽元帥的。”
既然不能主動出擊,那他去降兵營轉轉。
對面這次只有少部分高級將領和騎兵逃出生天,步兵跑不過弓弩,也知道他們大宋不殺降兵,發現上頭的官都跑完了于是投降的更加利索。
小姚同學頭一次見到那么大規模的西夏降兵,不過他對這些降兵并不抱希望。
和他爹想的差不多,讓西夏人投降不難,難的是讓他們降了不復叛。
不管是黨項人還是吐蕃人都是一個德性,有好處就來,沒好處就反手插一刀,翻臉不認人的速度比翻書還快。
從小他爹就教他和他哥不要輕信番邦,打仗時能殺盡殺,盡量不給他們留投降的機會。
西夏兵降了又叛的例子太多,軍中糧餉本就不多,好吃好喝喂飽了再回來打他們未免太過分,不如直接不受降。
咳咳,這種私底下的小技巧不能放到明面上,不然會被彈劾,總之就是邊地各軍都不樂意接收西夏降兵。
和西夏降兵相比,他們寧愿接納主動來投的黨項部族。
沒打過仗的普通百姓還好,西夏那邊十年九旱,種地連溫飽都沒法保證,舉族搬遷到大宋境內大多都能安心耕種。
而那些招降來的士兵,嘖,他都不想說。
大宋的西北邊地很貧瘠,西夏境內的絕大部分地方比大宋的西北更加貧瘠,西夏李氏成天琢磨攻打大宋不光是為了野心,還因為國內太窮不得不靠劫掠大宋來生活。
眾所周知,在西夏當兵是沒有軍餉的。
西夏兵想拿到錢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搶。
打勝仗就有錢糧可搶,打敗仗就死,全看運道好不好。
本來是要么搶的盆滿缽滿要么死,大宋愿意以豐厚的俸祿接納西夏的士兵后情況就變了,那些不要臉的家伙打了敗仗就投降,安分不了幾天又結伴出逃,還是帶著從大宋領到的軍餉補貼出逃。
要不要臉啊?要不要臉啊!
小姚同學對非常不喜歡這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感覺,所以他從小就是他爹的堅實擁躉。
面對西夏軍應殺盡殺,壓根不給他們投降的機會。
他知道大部分士兵當兵都不是自愿的,但是不妨礙他譴責西夏降兵連吃帶拿還反插一刀的行為。
“舉族而遷沒有牽掛可以
安心留在大宋,?畑???奵?羉?荘蕑▉▉[]『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會找機會逃回西夏也可以理解。”蘇景殊說道,“如果你投降敵國在敵國吃香喝辣,你爹你哥你叔都在家等你回來,甚至還有被朝廷問罪的風險,你能放心一直留在敵營?”
“不能。”小姚同學撇撇嘴,“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當降兵。”
他死就死了,戰死沙場好歹能留下個好名聲,要是傳出去西軍姚家出了個投降西夏的孬種,他全家都沒法抬起頭做人。
蘇景殊搖搖頭,“西夏自有國情在,尋常士兵和出身將門的將領不一樣,影響他們做決定的更多是家眷的生存而非名聲。”
姚古搓搓下巴,“所以?”
蘇景殊捏緊拳頭,“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在逃走之后想法子把家眷也遷過來而不是撈一把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