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哪兒有那么多天生的將才?連最基礎的兵書都不肯學,上戰場真的不是去送死?
不求他們考進士,至少在朝中文臣罵他們的時候能聽懂這是在罵他們。
當晚姚兕回營,聽狄元帥說已經成功把他家混小子塞到蘇機宜身邊后激動不已,直接就壓著兒子過來拜師。
武將沒前途,能走文臣的路子再好不過。
秦鳳路經略司的苗授少入國子監跟隨胡瑗胡先生學習,因為學的好被被補授為國子生,雖然現在依舊是武將,但是因著胡先生的顏面以及國子監的資歷升遷速度比尋常武將快的多。
還有種家的種建中,那小子前幾年以父祖功勛得補三班奉職,還拜了個進士為師,前不久還考了個試搖身一變成了文臣。
他們知道種家祖上本就出過大儒,大儒的后代讀書有天賦很正常,可種家連著兩代幾十個兒郎都是戰場上沖鋒陷陣猛將,怎么忽然又返祖了?
提起這個姚古就來氣,說好的一起混日子,你小子怎么還偷偷學習?
西軍將領經常輪換駐地,各家的同齡小輩也經常在一起玩,本來大家都一起上房揭瓦,這時候冒出來個考試考出來的文臣顯得他們其他人很像傻子。
姚兕之前覺得種家那小子拜文人為師是在胡鬧,現在才知道那是有先見之明。
他們蘇機宜不光是進士,還是三元及第的狀元郎,這些天相處下來感覺很好,不迂腐也沒瞧不起武將,還是狄大元帥給家里的虎崽子提前預定好的啟蒙先生。
這還等什么?不搶不是人!
蘇景殊:???
那什么,姚將軍你清醒點兒!種建中拜張載為師的時候張載還沒考中進士!
科舉名次證明不了什么,能名傳后世的大家就算不考科舉也能有所作為。
張橫渠那是什么情況?那是年輕時就敢跑去洮西之地招募鄉勇的猛人。
雖然后來被范文正公一本《中庸》勸回了家,但是之后也沒放棄西北這邊的謀劃,考中進士后也輾轉河北、陜西等地為官,還經常在轉運使蔡大人身邊出謀劃策。
隔壁王機宜前些跟在蔡大人身邊長見識,很難說他的《平戎策》有沒有張橫渠的影響。
種建中拜張載為師那是名師出高徒,讓他帶將門虎子他可不敢保證帶出來的是什么樣子。
學歷濾鏡要不得,他紙上談兵的水平連王子純都不如啊!
狄青看熱鬧看的開心,下午誰說要帶姚古讀《春秋》來著?是誰是誰是誰?
蘇景殊
瞪了他一眼,再把唯恐天下不亂的姚古擠一邊兒去,然后拉著姚兕說之以情曉之以理。
???晛?彎???????g?奧?敧葶晛?????偛??扥??
△本作者醉酒花間提醒您最全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盡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學是一回事兒,教又是一回事兒,萬一最后發現他只會誤人子弟也不許對他有意見。
姚將軍還沒開口,狄大元帥先替他回答,“沒事兒,就當拿這小子練練手,實在不行的話我再給我家臭小子另擇名師。”
姚兕:“好!”
蘇景殊:……
姚古:……
新鮮出爐的師生二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誰更悲催。
簡單的拜師禮跟過家家一樣,直到結束蘇景殊都沒反應過來。
他爹他哥都沒收過學生他先收了,他可真是太有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