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官家支持,朝中再多人反對也擋不住他按計劃招撫青唐吐蕃,李師中再大還能大過官家。
雖然縣官不如現管,在秦鳳路地界兒李師中的話比官家的話好使。
但是有后臺就得用上,想法子讓官家知道李師中不光不支持開拓河湟還悄咪咪的使絆子,官家能從源頭把問題解決掉。
他不能時刻盯著秦鳳路的情況還不能換個支持開拓河湟的經略安撫使?
天意難測,趁現在有官家的支持趕緊把青唐吐蕃拿下,要是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以后做夢回想起來都得坐起來扇自己兩巴掌。
王韶猶豫不決,他感覺這樣像背后說人壞話,若是讓李大人知道他做了什么,今后見面該如何相處?
官家派他到秦鳳路開拓河湟是相信他的能力,要是遇到點問題就讓官家幫他解決,豈不是反過來說明他無能?
不、不行,這事兒只能靠他自己。
蘇景殊沒打算替王韶做主,他只是提個建議,采納不采納王韶自己決定。
反正他很贊同先打河湟再打西夏。
狄元帥也贊同,并舉雙手雙腳表示支持。
王韶的招撫方略和范文正公當年的想法差不多,先拉攏河湟一帶的番人首領,然后收編番人部眾并讓內附的番邦和漢人混居,之后統一訓練番兵,讓內附的番兵來成為他們拓邊的先頭兵。
番邦各部地盤劃分很明確,首領帶著部眾拖家帶口來到大宋境內,原本屬于他們的土地自然也歸大宋。
俞龍珂是河湟一帶勢力頂尖的大貴族之一,他選擇歸附大宋,他在古渭寨的地盤自然也歸大宋朝廷。
其他小部落沒有俞龍珂那么大的地盤,可是蚊子腿也是肉,歸附的部落多了帶來的土地自然就也多。
沿邊各州之后利用新拿下的土地屯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軍隊的后勤。
西北地廣人稀,人和地盤他們都要。
先拉攏再拆分,番人和漢人都需要思想教育,正好直接放在一起上政治課。
當兵要有當兵的覺悟,思想覺悟上不去沒法真正提升戰斗力。
只要能招撫,來多少人他們就能留下多少人,務必讓那些歸附的番邦在大宋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主動歸附部落是他們自己人,叛逃的話就是敵人。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他們大宋只接受歸附不接受往境外遷徙,想走也行,先打過他們的邊境守軍再說,西北軍的將領都等著呢。
好時機千載難逢,別說王子純受不了白白浪費好機會,西北各州有心氣兒的文臣武將都受不了。
可惜狄元帥是永興軍路的經略安撫使,不好插手管秦鳳路的事情。
秦鳳路的經略安撫使李師中不支持招撫番邦,俞龍珂有官家的冊封可以妥善安排部眾,跟風前來歸附的小部落卻沒有那么好的待遇。
蘇景殊拖著白玉堂到秦州的時候王韶就在發愁怎么安置人數不多的小部落。
西北沿邊屬于大宋、西夏、青唐吐蕃都沒能切實掌控的三不管地區,幾百幾千人的小部落數不勝數,一個兩個好安排,數量一多總人數和俞龍珂的部眾不相上下。
別說李大人有意見,連王韶自己心里都不停的犯嘀咕。
沿邊要防備突然開戰各地都有囤糧的習慣,可朝廷怕邊將擁兵自重對囤糧數量有嚴格的控制,一旦開戰囤的糧食只能應急,后勤還是得靠京城調配。
俞龍珂那十幾萬部眾已經讓經略司頭疼不已,現在跟風歸附的又有十幾萬,這些番邦部落真的不是故意來消耗他們糧草的?
拒絕肯定不行,讓他們白吃白喝更不行。
大宋的地盤不養閑人,沒活兒也得給他們找點活兒,何況他們真的有活兒。
西北各州都在加緊修建堡寨,廂軍干什么就讓歸附的番邦部落跟著干什么。
從來只有不夠分的勞力,沒見過還有不夠分的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