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鐘儒先生,乃是大周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儒,青云書院的院長,人稱鐘圣
以鐘儒先生的學問,完全可以登頂國師。然而三十歲后他卻不問官場名祿,隱居山間,只開了一間青云書院,從此閑云野鶴,桃李滿天下。
崔明是個商人。說來有趣,他雖一手扶持了文遍天下的汴梁書局,但本人卻是個大字不識的白老粗。
每回書局里到一批新書,他都要找人專門給他念出來。
鐘儒下一白字,摸了摸胡須道“你輸了。”
“哎呀先生真是大才小子甘拜下風。”崔明呵呵大笑。
“再來我們再來一局”
鐘儒稍抬下巴道“光是下棋也無聊,正巧你這書局新到了一批書,不若讓人讀一讀,我也可旁聽。看看時今大周文學是何光景。”
“可”崔明立刻就吩咐讀書少年入內。
鐘儒還是很看重崔明的。就沖此人的汴梁書局可免費給天下讀書人閱覽這一點,就可與之相交。
負責念書的少年規矩地跪坐在涼枕上,詢問“崔先生,今日先讀哪一本”
崔明道“你看著來吧。”
少年便按照順序先取了最頂上一本書開始讀。那是一本詩集,他念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
崔明聽不怎么懂,但還是陪著笑觀察鐘儒的反應,以窺其品鑒。
然而鐘儒面色始終淡淡的,只抬手執子。
待一本詩集念完,崔明迫不及待地問他“此詩集如何”
鐘儒搖了搖頭,吐出二字“尚可。”
崔明看他反應便知曉此本詩集質量應當一般。
哎,想也知道,尋常書生做出的集作,哪能有詩能入這位的眼
接著少年又繼續念下去,崔明和鐘儒共下了三盤棋,難免有些昏昏欲睡,很想睡個午覺。
然而就在他都打算與鐘儒請辭時,少年忽然念到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的開頭就分外引人入勝,而且并非那些文縐縐、咬文嚼字的詞句,就算是崔明也能聽懂。
崔明霎時清醒了幾分。可聽到后面發覺這竟是個寫哥兒,還帶點顏色的龍陽話本子,面色微變。
“鐘儒,不若我們到外面品些茶”他怕這個上不了臺面的話本子污濁了鐘儒的耳。
鐘儒抬手,“不必,且聽下去,吾倒覺得這個故事有趣。”
少年連著念了十幾頁,略有些口干舌燥。
不過這書讀起來很容易,白話文淺顯易懂。說起來,其實就是文筆不佳。大部分內容都是主人公的對話劇情,只偶爾會摻雜幾句詩句。
但這些詩句并不簡單。
就比如這一句,少年念出口時都覺得此乃世間罕見的好詞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少年的聲線顫抖起來。
只見鐘儒倏地起身,砰滿桌棋局應聲而倒,棋子散落滿地。他卻撫掌大笑“好一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