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五千兵馬
(本章未完,請翻頁)
,渡過河道,向他們這邊圍攻過來,副將面色蒼白,問,“將軍,我們怎么辦?”
夜二郎當機立斷,“撤兵,上山,死戰!”
……
一路之上,并無追兵,但梁遠志不敢有絲毫怠慢。
五萬征西軍成功撤離雙峰山,疾行一夜,待到天亮時,已是人困馬乏。天色將明,眼前是最后一個山頭,翻過之后,就進入隱陽城的境內。
距離隱陽城,不足百里。
只要五萬征西軍退到隱陽,有這個號稱西陲第一邊城的城池拒守,征西軍尚可有一戰之力。
如今朝廷想必已知了征西軍的局面,距離此地最近的駐軍,應是隴西軍團以及蜀中劍門關的守軍,但是調動這些兵馬的權力在兵部,就算求援文書抵達,等京城命令下來,也要一兩個月。
這些都不是眼前考慮的問題。
他們要趕在北周追上來之前,抵達隱陽城。
今夜的撤軍,夜二郎的火字營恐怕兇多吉少。梁遠志沒得選擇,他是征西軍總兵,宇文天祿不在,他官職最高,要想方設法保留征西軍的實力。
戰爭本應如此。
至于守西疆失利,一線天被破,將來朝廷的問責,梁遠志顧不得考慮,他是軍人,戍邊的軍人,他們的職責,是要為大明疆土戰斗到最后一刻,流盡最后一滴血。
雙峰山被困之后,葫蘆口那邊就失去了消息。
這么多天,西線援軍都沒有抵達,想必也遇到了麻煩。拓跋牛人既然敢踏過橫斷山,來到大明境內,西楚軍隊也不會閑著,對葫蘆口的牽制,也在預料之中。
梁遠志只有,也只能將希望寄托在隱陽,寄托在趙攔江身上。
宇文天祿遭到刺殺之后,下落不明,趙攔江奉命拿虎符前來調兵,獻言奪回隱陽,以隱陽為據點,將這場戰爭拖入持久戰。
這幾日來,他從軍中老卒口中對趙攔江有了進一步了解,有能力、有膽量,性子直,眼中容不得沙子,優點與缺點同樣明顯,這種人,適合做一員大將,卻不適合做一名統帥。
宇文天祿既然選擇了他,梁遠志只有服從。作為宇文天祿一手提拔起來的總兵,他對宇文天祿有種近乎瘋狂的崇拜。
他相信,以大都督的眼光,絕對不會選錯人;
以大都督運籌帷幄之手段,絕不會讓西疆戰局失去控制。
趙攔江做到了他該做的。
剩下的,就由梁遠志來做。
梁遠志深吸一口氣,下令道,“命令全軍,急速行進!”
半個時辰后,征西軍翻過了最后一個山頭,這時,一道紅色響箭沖天而起,這時候風字營斥候報信的火箭。
紅色,代表軍情緊急。
三里之外,山坡之上。
五千騎兵一字排開,長槍平舉,如死神一般,注視著五萬征西軍。
征西軍有五萬數,人數雖多,但以步兵為主,而且是行軍隊形,前后綿延五六里,僅有的三千騎兵,還在后面斷后,一時片刻,無法調到前面。
數面大旗,迎風飄揚。
原來,拓跋牛人早已預料到他們要撤,五千騎兵厲兵秣馬,以逸待勞,整裝待發,這種陣型之下,只要一個沖鋒,五萬征西軍將被沖離的支離破碎。
黎明將至。
一場屠殺,不可避免。
Ps:真的不擅長寫戰爭,后面我得回避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