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眾人的目光紛紛來到李小花身上。
一個是一族之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十三支長老,雖都屬于金陵李家,但兩人身份地位判若云泥,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之上。
而此刻,堂堂的族長,江湖名宿,竟被族內一名長老當著天下英雄的面問責,眾人不由紛紛打起了興致,看李小花如何應付。
李小花深吸一口氣,緩緩道,“李某人執掌金陵李家二十年,帶著家族一步步走到今日低位,雖未立大功,但自詡也未犯下大過錯。江湖同道有難,我李家慷慨相助,百姓遇到天災,我李家開倉放糧,族內三房十六支,各有不同,這些年來雖然未做到盡善盡美,卻也是不偏不倚,實在不知你所謂的罪名。”
李向中哈哈大笑,“好一個不偏不倚。”他環顧四周,道,“當著天下英雄的面,我來細數你的罪名。”
“第一,二十年前,我弟李向陽與你不合,多次出言頂撞于你,你為了報復,身為族子卻勾結太湖盜匪,劫持鏢貨,陷害我弟,逼得我弟弟自殺,是為不義。”
“第二,事情敗露之后,你將十三房的十三名護衛盡數殺死,又謊稱是太湖盜匪所為,是為不仁。”
“第三,老太爺得知此事后命我前去調查,你又想方設法遮掩真相,最后他被你活活氣死,是為不孝。”
不僅是眾人,就連李家之人,許多人也是頭一次聽說此事,不由心中大驚。二十年前,十三房在金陵家族內算是大戶,李向陽、李向中兩兄弟,在江湖上也頗有名氣,后來李向陽因失鏢之事,被迫自殺,十三房迅速敗落下來,原來還有這等公案在其中。
李小花呵呵冷笑,“嘴在你身上,隨你怎么說。但事情的真相當年已有了公論,你想要為此事翻案嗎?當年李向陽失鏢雖有罪,但罪不致死,是他為情所困,一時想不開,自尋短見,又怎得怪罪在我身上?老太爺最后也下了定論,你現在卻往李某身上潑臟水,已是犯下誹謗族長之罪。”
“難道你想否認?”
“證據呢?”李小花問,“難道憑你紅口白牙,咬定此事,就能作數?”
李向中道,“你李小花做事滴水不漏,我又哪里能找到證據?但我弟弟臨死之前,親口承認此事是你所為。我沒有證據,但我有表決的權力!我也不需要你自殺謝罪,只要你肯跪下認罪,我依然會支持傾城來當族長。”
李小樹訓斥道,“李向中,這是什么場合?哪里輪得到你來胡說八道?就算長兄有責任,也是我們族內之事,哪里輪得到你在這里大放厥詞!”
李小樹雖對族長之位有想法,也絕不會做出這等有損家族名譽之事,就算這段公案是李小花所為,李向陽也不應當著江湖群雄的面抖出來,這分明是兩敗俱傷!
李向中哈哈大笑,“私下里?私下里,恐怕不等我說,我們族長的刀已經把我腦袋砍下來了。”他雙目通紅,一字一句厲聲道,“我就是要當著天下英雄的面,來揭穿李小花這虛偽的面目。李小花,你認罪不認罪?”
這話問得極絕。
本來是族內之事情,他卻搞成了人盡皆知的江湖事,若李小花不認罪,李傾城的族長之位,怕是難以順利成行,但若他認罪,以后金陵李家在江湖中地位,將大打折扣。
李小草也厲聲道,“李向中,你瘋了嘛?你今日之所為,長老會完全有權革掉你的長老職務!”
李向中道,“我清醒的很。我知道,說完這事后,我怕是活不過今日,但公道自在人心,我說出來,就沒想著要活下去!”
眾人紛紛看向李小花。
李傾城也望向李小花,投去詢問的目光。
李小花嘆了口氣,“事已至此,我不得不承認,李向陽之死,與我有關。”
“你終于肯認罪了?”
李小花道,“不過,卻不是你想象的那般。”
李小花又道,“當年,李向陽失鏢之事,確實是我所為的,不過,他所犯下的罪名,卻不是因為失鏢,而是因為寧王!”
“寧王!”
眾人又一次震驚了。
當年寧王在滁州造反,金陵李家高手盡出,三十六名黑衣劍相幾乎全軍覆沒,在平亂之中立下了戰功,這種勤王平反之功,本以為朝廷會賞李家一個侯爵之位,結果卻只是得到了京城的幾句嘉獎,令人不解。
李小花道,“寧王當年起兵謀反,在李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從家族中采辦了十萬擔糧食,而經手之人,便是十三房的李向陽。正巧事后,他押送的鏢被劫,為保全李家名聲,才逼著李向陽飲鴆自殺,我們李家派出三十六名劍相刺殺了寧王,算是給了朝廷一個交代。李向中,這個解釋,你可滿意?”
“誰知道你所說,是真是假?”
李小花道,“三十多名劍相死于滁州之戰,朝廷卻寸字不提,你可想過是為何?”
李向中諾諾不語。
李小花對江湖眾人道,“各位,此事是我們李家的一段不光彩之事,諸位又都是江湖名門正派,我說出真相,還請諸位守住這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