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惜的是,李清月在手握盧照鄰和王勃后,本能地就想來個初唐四杰集郵,想想駱賓王也有神童之名,說不定能被李治準許來個同類相聚,做個伴讀。
結果武媚娘在聽到這個名字后就讓人搜集來了他最近的詩歌,最新的一首寫的是aaadquo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李清月“”
算了。
人是個好人,在給道王李元慶做下屬的時候懶得自吹自擂,愣是沒像盧照鄰一樣混出個名聲來,顯慶年間先后做了兩個小官就跑西域去了。
但是這種滿腔熱血的“憤青”,李治敢派到公主身邊干事才怪了。
他都不求活著回來了
天知道是不是能把本來就敢不得準許就入蜀的公主,教出個留書從軍來。
讓人對駱賓王稍微照顧一下,免得他慷慨激昂、從軍作戰,結果不慎戰死了就行。
只能先這樣了。
好歹她也算多收集到了一個人才。
看吧,相比之下,阿耶就是在損失人才了。
顯慶三年好像是貞觀老臣陸續退場的一年。
除了因為和李治政見相左而不得善終的長孫無忌、褚遂良
尉遲敬德也在這一年的十二月病逝。
他已幾乎不過問朝政和軍事長達十余年,對于李治來說,簡直是個再可敬不過的長輩。
當他過世之時,恰逢李治從洛陽回返長安,還見到了這位長輩最后一面。
為了彰顯對這位老將軍的尊重,李治為其罷朝三日,命令長安五品以上的在職官員都要前去參與葬禮吊唁。
就連因西突厥戰事被免官的程知節,也被破格準允身在行列之中。
七十四歲。
對于一位將軍來說,絕對能算得上是壽終天年。
死后的哀榮也一樣不差。
李治為其追封司徒,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他本就有意在顯慶四年的元月初一祭拜昭陵,如今就成了為尉遲老將軍以羽葆鼓吹之禮送葬,隨后祭拜太宗。
李清月只參與了其中的拜祭環節,便沒能知道,李治在單獨與昭陵對談的時候到底說了些什么。
是向父母說起不得不對長孫無忌痛下殺手的無奈,還是干脆孩子氣一點哭訴呢
反正這都已經不太重要了。
當顯慶三年的謀逆陰云從長安城中徹底驅散的時候,顯慶四年到了。
這也將會是李治徹底擺脫長孫無忌影響的第一年。
在
新春剛過不久,他就展示出了自己雷厲風行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