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繼續說下去,但言外之意已經在打趣的話中了。
一個連偷跑上戰場這種事情都敢去做的小公主,在選封地這件事情上,她必定更“敢作敢為”。
李治又覺得自己有點頭疼了,忍不住回道“這件事容后再說吧。”
他今日已讓人將圣旨送往高麗了,除卻熊津大都督府和高麗的安排之外,其他的各種事宜以及官職委任都等到獻俘典禮上再行宣讀,不需要耽擱太多的時間。
估計還得要個半月一月的工夫人才能回來。
起碼他還可以再晚一點再為難此事。
不錯,就是如此。
“此外便是,我已應允了弘兒,讓他隨同你一起籌辦迎接之事。”李治的話音微微一頓,又道“他也確實該當多接觸些正事來歷練了。”
若是參與到那巡視府兵之事對他來說還過于勞累,那就先在京城腳下多接觸些人吧。
總得讓太子立得更穩一些才好。
武媚娘答道“此事我會適當放手的。”
但在送李治離開后,她望著面前的卷宗,在目光中閃過了一絲銳利。
陛下只覺這是母親帶著兒子歷練實務,武媚娘自己卻很清楚,當太子也一并參與到此事之中的時候,作為太子生母的皇后可就有兩面好用的大旗了。
更妙的是,她所迎接的人里,還有她的親生女兒。
陛下啊,您可知道,與其寄希望于您賞賜下來的恩德,還不如用足夠的能力和權勢擺在外頭,由自己來爭取
皇后是這樣想的,遠在遼東的李清月又何嘗不是這樣想的。
這封詔令在半月后送到了高麗的境內,但真正在蘇定方和李清月面前宣讀,又距離詔書到達過去了三日。
李清月解下了斗篷,抖落了上頭厚厚的堆雪,快步沖進了點有暖爐的屋中,這才覺得自己像是活了過來。
“真冷啊。”她搓了搓手感慨道。
十一月之初的東北,那可真是太冷了。
高麗境內的高麗王族抓捕早就結束了,但與高麗勾結的靺鞨人可還沒解決。
距離高麗最近的三支靺鞨部的名字分別叫白山、栗末以及黑水。
光是從其名字上都能聽出其所在的位置。
最南邊的白山部和高麗相鄰,就駐扎在長白山一帶,居中的是栗末靺鞨,在三部之中的實力相對最強,而再往北,就是居住在黑龍江下游的黑水部。
那也是后來的女真部落。
“小將軍是不是感覺到自己的本事有點沒有用武之地了”
對于蘇定方的這句發問,李清月一點沒帶否認地點了點頭。
高麗和百濟之人,或多或少都接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也已經有了各自獨立的政權,在其國家存在期間的幾百年間,對于城鎮和防守體系的建設,和中原是有相似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