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她才可以用中原的兵法,甚至是打心理戰的方式,將他們給逐一擊破。
但靺鞨部不是這么回事。
除卻能夠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之中往來,這些東北少數民族還處在一種相對蒙昧未開化的狀態,就連和唐軍打游擊戰,都透露著一種隨心所欲的感覺。
偏偏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野性和直覺作戰,讓人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
相比之下,反而是黑齒常之這樣的將領,還能在和他們在山中繞彎子的時候順手逮出幾個部落來,然后由唐軍壓上將人擒獲。
但即便如此,經由這大半個月的行動,被擒獲的也只有寥寥數千人而已。
好在,在將人押送回返的時候,李清月就已經和蘇定方達成了一致想法。
他們不打算將這些人能按照舊例殺死,而是將他們遷移到附近的營州境內,與營州人雜居同化,而后從中募招人手,再討論北上收服其余靺鞨部的問題。
事實上,這種遷移在隋朝時期就有過,也讓大唐將領里有幾位擁有靺鞨血統的將領。
比如大唐名將之中的李謹行,就是這樣的存在,還是由大唐給其賜姓為李的。
而這一出遷移里,雖然能讓李清月發揮的余地不多,也讓她意識到了自己此前所學終究有局限性,或許在面對西域復雜局面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無力,得提前做好準備。
同時,也讓她收獲了個人才。
在一支靺鞨部的部落中,她逮住了個敢用弓殺敵的五歲小孩,在聽到此人名為祚榮”之后,沒將人放在遷居入營州的隊伍里,而是直接將人丟給了卓云,讓她先把人給一并帶走。
在聽聞其父名為乞乞仲象,乃是栗末靺鞨其中一支部落的首領后,李清月越發證實了自己的判斷。
若是她沒猜錯的話,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于營州之亂后建立渤海政權最終稱王的大祚榮。
但不管是不是吧,能有此等膽魄,總不會是個庸才。
所以當李清月重回高麗王都平壤的時候,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當聽到詔令宣讀之時,她更是忍不住又在心中歡呼了一聲。
雖然已猜到,覆滅高麗的戰績面前,應當不會得到太吝嗇的賞賜,但她原本猜的也只是在回到長安后可能會得到將軍號或者加戶的封賞,而不是在此時就已先收到了其中的一項。
她將詔書重新接過來小心地審視了一番,確認自己并沒有聽錯。
那確實是開府之權
這無疑意味著,她已和尋常將領不在
同一個起跑線上,若是想要給自己收服的將領、官員安排官職,她也完全可以直接將人招收到她的大都督府中。
譬如說,盧照鄰被招募為鄧王李元裕府中典簽,就不需要將其上奏朝廷,所以在熊津大都督府中遇到這種情況也是一樣。
而相比于只有閑職的李元裕,李清月還能算是個實權長官。
熊津大都督府總攝百濟故地政務,可能到如今才算是真正落實了
除此之外在這封詔書中提到的是,大唐意圖在原高麗故地成立安東都護府,因第一任安東都護由誰出任暫未決定,在官員上任之前,先由周道務留守高麗,確保此地不會再興動亂之事。
當然,為了更進一步防止高麗境內有反叛發生,在征討高麗將士回返后,除卻淵男生、寶藏王等高麗貴族與王族之外,由青州、萊州、登州水師將部分高麗百姓遷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