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殿下與安定公主給他規劃的升官之路當真很適合他。
先在梁州種地,自己弄明白這兩年三熟的耕作之道。
而后趁著梁王李忠下臺直接上位。
憑借農耕和釀酒暴利將原本外流的百姓逐漸招回本地。
在這三條規劃上他都做得很好。
那么現在就是緊隨其后的第四條
趁著冬小麥種植不在尋常秋收季節,在五月之后逐漸招募州中人手,將梁州和洋州之間的南山賊攻克
他也想要一份戰功
正如皇后殿下授意公主在信中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州長官,只有民生相關的政績是絕對不夠的。
更何況還是梁州這種相對偏僻的地方。
唐璿沒有親歷過戰事,甚至還很羨慕公主在百濟、高麗取得的戰功,但他并非對戰事一無所知,也跟著公主一起上過不少課程。
從他收到消息的那一日到五月小麥收獲之間,他就屢屢讓人入山,小心探訪那些南山匪寇的駐扎之地。
到了如今,他已經在腦海中演練了無數次交戰的場面。
倘若有人能看到此刻的唐璿,必定會發現,他的眼神遠比平日里教習耕作的時候明亮得多,就像他當年答應下公主敢來梁州做官的果斷。
雖不是十年磨一劍,但他不想庸碌而活,自然要拼一把
旁人立功還需要擔心會不會被克扣政績,他卻不用。正是這份安心,讓他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完全可以再大膽一些。
五月的時候,被收割下來的冬小麥陸續進倉,成為新一批釀酒的原料。
哪怕當地的農人需要按照葛薩和那些孫神醫弟子所說的那樣,搞點新的釀酒花樣,也并不影響到唐璿的計劃。
反正在六月之前,唐璿已經確定,那些跟隨他學習種田、養豬、釀酒模式的梁州百姓,都已經從葛薩那里拿到了一筆可觀的報酬。
也在冬小麥收獲后不久,將用于鞏固田地養分的大豆給種了下去。
但隨后,平日里經常跟著唐璿請教的梁州百姓很是奇怪地看到,他們這位刺史非但沒有對著眼前一片大好的局面感到欣慰,也沒因為又一批流入梁州的人口展露笑臉,反而在途經大豆田地的時候,
做出了一副長吁短嘆的樣子。
“唐刺史這是怎么了”有人忍不住向著州府衙役打聽。
也不怪他們掛心于此事。
唐璿還在梁州做戶曹的時候,就和這些百姓往來不少。
彼時的他長得沒什么攻擊性,又勤懇踏實地種地,很難不讓人對他有好印象。
那個醉心鬼神之事的梁王下臺,換了他上位,還讓更多人有了吃飽飯的機會,便更讓人喜歡這位長官了。
那總得問問,他又在憂心什么事情吧
衙役猶豫了一瞬,方才答道“府君在想,咱們今年各家都有余錢了,那伙麻煩的南山賊會不會不選擇洋州劫掠,而跑到咱們這邊來。”
“去年洋州就沒抓住這伙人,讓洋州刺史的政績挨了個難看的評價,府君好不容易讓梁州農事與人口各有長進,卻可能要壞事在這里,還要眼看著各家遭受損失,怎能不心中煩悶呢”
眾人恍然,原來是為了這事
這既關系到唐刺史的前途,還關系到他們每一個人的財產安全,那是要擔心擔心的
可他們左等右等,也沒等來唐璿從各縣城中募兵防賊,只等到了他征調起各縣守軍,連帶著披掛上陣的唐刺史本人一起,朝著南山方向而去。
眾人不由議論紛紛。
“他自己去了可唐刺史打過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