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糾結自己的選擇恰當與否糾結了一夜,唐璿這位來使倒是一夜好眠,看起來越發精神抖擻,讓蒙舍詔王在發問的同時很是心梗。
但他隨即就聽到了一個更讓他心梗的答案。
“正是我李唐陛下的女兒安定公主。蒙舍詔王莫要看她年幼,算起領兵的時間,她也已有兩年了,更是為我大唐覆滅百濟和高麗,立下了不世之戰功。”
細邏奴“”
不,他沒有懷疑安定公主能力的意思。
能讓唐璿這等人物前來出使南詔,在話中還對其推崇備至,絕不可能是個前來混個戰功的庸才,而應當真是這一路的指揮。
可在辭別了唐璿回到王城之中的時候,他還是越想越生氣,把兒子邏盛炎叫到面前,直接抄起竹棍就把人打了一頓。
邏盛炎覺得自己簡直冤枉透頂明明前幾日跟蒙嶲詔之間發生爭端的時候,還是他負責前去平亂的,更是成功得勝
歸來,還被父親向著其他人夸贊自己是后繼有人,怎么現在又忽然對他生起氣來了
他一邊躲一邊問道“阿耶,我做錯什么了啊”
“永徽六年,我讓你和你妻子去長安朝賀,你妻子在路途中給你生下了個兒子,你也成功在那次出使中為我請封來了那個刺史的位置。”
邏盛炎“對啊。這有什么問題嗎”
“這問題大了去了”細邏奴提著竹棍發問,“你回來還說,皇后生在永徽五年的那位小公主也在那封后大典上見到過,算起來也就比你兒子大上一歲多。”
邏盛炎“然后呢”
細邏奴怒道“人家都開始領兵打仗,統領到我們蒙舍詔的頭上來了,你兒子還在田地里玩泥巴呢”
這差別也未免太大了。
大到蒙舍詔王忍不住去想,自己想要繼續在洱海擴張的愿景,是不是也沒有那么容易實現。畢竟,光是在教子之事上,他就差了那大唐王朝太多。
別說他的孫子了,他這個今年剛滿二十九歲的兒子,也差了這位坐到行軍大總管位置上的大唐公主良多。
細邏奴將手中的竹棍一丟,說道“這次發兵三千支援大唐,就由你領兵,別丟了我的臉。”
“還有”見邏盛炎要轉頭去辦事,細邏奴連忙又補充了一句,“多帶點裝食鹽的筐子。”
去的時候裝軍糧,回來的時候都換成鹽
若真能如此的話,這趟出兵不僅能打擊吐蕃,防止對方還有余力從洱海入侵,還能給他們蒙舍詔爭取來足夠的利益。
他虧不了
當然,李清月也虧不了
吐谷渾地界上的鹽湖開采也是需要人力的。
南詔愿意主動去當這個挖鹽工,又帶著滿腔的熱情前來協助她作戰,對她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而對方挪走了這三千精兵,確實是讓留守益州大都督府的段寶元心中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