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咸亨元年,弘化公主的長女慕容越抵達長安的時候,倒是隨同她帶來的這份奏書一并,得到了天后的用心接待。
“弘化、裴行儉與斂臂女王坐鎮西陲多年,在判斷局勢上應當不會出錯。阿菟此前也說,欽陵贊卓在向她討還祿東贊尸體的時候已可見梟雄之姿,絕不可能愿意吃下這個虧還繼續屈居人下。既然吐蕃贊普無力除去這兩兄弟,重新奪回大權,這場由吐蕃發起的戰事就一定會到來。”
武媚娘建議道“此事商定宜早不宜遲,不如就在明日討論完畢右相之事后,便敲定增兵吐蕃的人選。”
李治點頭,“就這么辦吧。”
他是不打算再像
當年一般,被西域接連起火,甚至有官員殉城而死的情況,打個措手不及了。
先將內部的這出麻煩給商討出個結果來,而后,看看到底能對吐谷渾分出多少兵馬的支援。
但甚至還沒等那個更為要緊的兩國相爭問題被拋諸于前,因為劉仁軌的這件事,就已先吵了個翻天。
彈劾劉仁軌的御史官員還算是站在國法規章的角度來說的,在宰相議會之上,就算是李敬玄這樣和劉仁軌有私怨的,也自恃身份,不會說出太過出格的話,到了朝會之上就不同了。
大唐官員的退休年齡晚,也就讓當年劉仁軌做給事中、諫議大夫官職時候的同僚,還有正在同朝為官的。
就劉仁軌這個脾氣,能交好的同僚才是少數。方今這朝堂之上,便不乏有人覺得,劉仁軌不過是運氣好,做了安定公主的老師,又攀附上了天后,才能接替許敬宗的位置出任右相。
如今做出這等擅專悖逆之事,正是他原形畢露的時候。
若能將其彈劾下去,雖難免有得罪天后的嫌疑,但又何嘗不是去掉了一個競爭的政敵,也討好了天皇與太子。
以至于當即就有人跳了出來,振振有詞地說道“劉仁軌此舉看似是在救民,實則是在仰仗于二位陛下的信任,敗壞當地民風秩序。倘若官員只為獲得足夠的錢財,便自覺救災達成,那也未免太過兒戲。”
“那么你的意思是要對他做出懲處了”
“這是自然”這人斬釘截鐵答道。
可他這四字剛一出口他便陡然意識到,方才的那句問話,并不來自于上方兩位陛下之中的任何一位,而是
而是來自于含元殿外。
還是一個,對在場官員來說相當熟悉的女聲。
當他愕然轉頭朝著大殿正門的方向望去之時,就見安定公主正自那頭大步而來,面上一派凌厲肅穆的神色。
長安飛雪落了一層在她的發間與大氅之上,卻并未掩蓋住其下烈焰如火的顏色,只讓人更覺她氣場驚人。她的下一句話也已緊隨而來。
“那好”她站定于殿中,朝著出聲之人看去,語氣如刀,“老師離京之前,我曾親自相送,送他御賜寶劍一把,請他若覺自己當行公道事便切莫猶豫,凡事以我大唐萬民性命為先。”
“若要論右相之罪,不如先論一論我的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