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狹路相逢里,他還有二萬精兵在側,不是那樣容易被擊潰的。
“傳我軍令,收縮防衛,不許慌亂。”
唐軍的陌刀隊造成的前鋒混亂,以及高侃帶人進行的沖陣,都沒讓欽陵贊卓直面敵軍殺到眼前的情況,自有下屬攔截在了他的前面,也就意味著,還有指揮調度、傳訊軍情的機會。
他也在起初的慌亂中快速平復下了心緒,開始思量在此刻這出驚變面前,他到底該當采取何種辦法,才能為自己、為同行的士卒謀求一條生路。
越過大非嶺之后進入的青海湖盆地,因春風終于吹在了這片高原之上,已顯露出了的綠草生發的景象。
也因這片盆地比起先前經過的大非川更為廣闊,讓人在目之所及間并不感到有多逼仄。
毫無疑問,比起后方的山中通道,若能將兵力全速往前推進,在更為開闊的環境中交戰,對于吐蕃來說絕對是個好選擇。
他甚至可以直接憑借著穿過此地,擺脫唐軍的糾纏。
或者起碼也能換一片不是由唐軍有備而來、制定出規則的土地來進行交手。
這聽起來很有前景可言。
可在一種直覺而來的危機感中,欽陵贊卓幾乎是下意識地就放棄了這個選項。
他無法確定,在先經歷了一出預判失敗反遭圍剿之后,他若是繼續按照常理推斷,會不會將自己送進更加危險的處境之中。
他更無法確定的是,在青海湖畔的前方,隨著唐軍的進駐而重新被啟用的吐谷渾數城之中,是否還有其他專為針對他來設立的陷阱。
若再一次被對方謀劃得手,他將很有可能無法走出此地,去與烏海大營的其余吐蕃兵馬會合。
這絕不成
他到現在為止,連作為唐軍主帥的安定公主的面都還沒見到,怎能以這等狼狽的方式落敗。
他也絕不愿意再被對方揣測到一次心思。
心念急轉之間,欽陵贊卓直接做出了決定,也旋即將這個指示以軍令的方式下發了下去。
“后退”
聽到欽陵贊卓的這條命令,跋地設一把掃開了意圖橫掃馬腿而來的那把陌刀,在臉上流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
欽陵贊卓的意思很明顯。
他們要做的,不是徑直沖過唐軍在前方的封鎖,而是直接掉頭回返,從這大非嶺中被他們來時經過的道路中撤出去。
可再如何對大帥的這道命令有些疑惑,又有一番脾性暴躁激烈的特質,在此等危機之中,軍令如山的道理,跋地設還是明白的。
他更知道,在當下這樣的亂戰之中,最不能出現的,就是軍隊之中存在兩個人指揮的聲音。
大帥說要退,而不是頂著前方的壓力挺進,嘗試著破而后立,必定有他的道理。
“那就退”
當后退的指令一道道后傳的時候,和跋地設一般存有疑惑的并不在少數。
但在奴隸制為主的吐蕃,參戰的士卒中不乏有人只是高級官員的奴隸,當吐蕃的贊普并不在面前的時候,負責統兵的大帥在他們這里就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懾力。
以至于比起懷疑對方是否在膽怯之下做出了這樣的一出逃兵舉動,這些人更愿意認為,這是大帥有意為之。
事實上,欽陵贊卓的這個選擇也并沒有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