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浩的腦中宕機了片刻,麻繩和蕭何兩個他最喜歡的事物如此緊密地出現在身邊,讓他對危險感知的cu險些燒了。
“我差點以為你不是這么想的了。”
蕭何看他呆滯的模樣,眼中出現了一抹笑意“很奇怪哪里來的麻繩嗎不如想想看”
“這個觸感”寧浩晃了晃脖子,不可置信地道,“一年前密室里,警方找不到的麻繩是你拿的”
8
一年前,為了讓蕭何徹底失去對女生的興趣,寧浩聯合一個化名為“許彤”的女演員導演了一個“拋棄”的戲碼。
他先是讓“許彤”扮演蕭何的人格們最喜歡的性子,每天換著身份接近他。
在“許彤”獲得蕭何的信任和喜愛后,又讓“許彤”主動分手消失。
他所做的隱蔽又謹慎,仗著蕭何人格之間的獨立不可交流的特性,一點一點剝離蕭何的人際交往。
但寧浩不知道的是,星期一并沒有被迷惑,他從一開始就對外人沒什么興趣,他自始至終注視的都是“自己”。
只不過人格碎片化的時間,讓他很難察覺到“許彤”是一個人的真相。
直到那起出乎所有人預料的綁架案出現。
寧浩的父親寧海川,為了讓寧浩與蕭何分開,主動聯絡了十年前綁架兩人的綁匪吳安順的哥哥吳安利。
他給了吳安利五百萬,讓吳安利假扮十年前的豬頭綁架犯,綁架了蕭何與“許彤”。
吳安利為了這五百萬,當著蕭何的面殺害了“許彤”,試圖從他口中找到突破口。
十年前的小蕭何尚且未從豬頭綁架犯的夢魘里走出來,更遑論看到有好感的女生死在自己面前。
蕭何的精神再次受到了刺激。
本該沉睡的星期六在刺激中蘇醒,并用麻繩勒死了吳安利。
而在死前,吳安利殊死一搏,給蕭何注射了一種致使他昏迷的違禁藥品。
這個違禁藥品有極大的概率抹消人格分裂患者的人格,對蕭何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寧浩還記得自己當時恍若墜入地獄的崩潰感。
這是他的計劃第一次脫軌,卻直接給他造成了近乎致命的打擊。
然而似乎如他家中的心理醫生所說,寧浩就是個天生的高智商犯罪者。
寧浩強行冷靜下來,利用麻繩制造了密室,留下了自己作為“第三人”存在的作案痕跡,來幫蕭何脫罪。
但因為留有偽造指紋的麻繩兇器,并未在現場找到,這個案子最終還是以懸案結案。
蕭何的人格瀕臨解離,被送去了精神病院,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治療。
也正是這起綁架案后,寧浩與父親寧海川決裂,寧海川想要將50億的遺產留給寧浩,被寧浩直接撕毀了遺囑,最終迂回填了蕭何的名字。
寧浩在這一年時間內無數次反省自己的失誤,也多次去尋找那條消失的麻繩,卻怎么也沒想到會在蕭何手中。
他徹底懵了。
小貼士
1原著中寧浩偽裝成星期一,抹消了自己“寧浩”的身份,寧浩的生父寧海川不相信他死了,給吳安利五百萬讓他從蕭何那綁架套話,不料吳安利被蕭何反殺,臨死前注射的藥劑又導致了蕭何人格解離。
2寧浩確實對綁架案全然無辜,但這次事件的脫軌讓他失去了蕭何,至此他仇恨寧海川,撕了他五十億的遺囑。媽呀我是真想說,他們好有錢
3原著中蕭何人格確實徹底解離,寧浩偽裝成越來越多的人格寫日記,卻依舊被敏感的星期天察覺。
發現人格全部消失的真相后,星期天絕望選擇割腕,寧浩也徹底崩潰。
4寧海川為了保住寧浩,承擔了一切罪責向警方自首。
5寧浩一開始就是高智商犯罪天才,通讀心理學,他對“朋友”有病態的依戀,對麻繩也有強烈的嗜好。
6從星期一作為切入點,是希望蕭何能主動一點,讓這病態的關系產生一點點更積極的變化。
7我這次必寫個he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