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五早就發現這群貓屬于“殘疾小貓”了,她用了一段時間分辨出來,這些貓和在落鳳城跟著幼崽跑酷的“龍崽”是同一類生物,長得像貓,動作像貓,叫起來像貓,但聞起來根本聞不到。
如果五知道鬼的概念,大概就會說像小貓鬼喵
所以五對它們有些排斥。
但上次幼崽味道變化后,五圍繞著幼崽蹭來蹭去,貓媽媽的思維能力上升了一個臺階,于是,她開始悄悄接觸這些“小貓鬼”了。
系統“”
系統無所不知,但并不多話,只是默默開放了權限。
玳瑁收服電子小貓咪的過程有點艱難。
因為打架能力是確定貓咪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打一場往往能解決很多問題,打完再舔個毛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但電子小貓會因為性格設定彼此打鬧,五撲過去就只能撲到空氣。
然而貓咪們也會散開,仿佛它們真的會被撲到一樣。
這是程序的互動反應,但著實讓五搞不明白她覺得這些沒味道的貓有點傻。
沒法直接靠武力,那用聲音和氣勢也行。系統并沒有干涉,只是默默地收錄素材,然后它就發現,五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開始頻繁地插入到導游貓們彼此的爭斗中。
是的,她開始勸架。
互動性她很快意識到了這種互動性是雙刃劍,雖然貓媽媽覺得自己在拍空氣,但一邊勸一邊打,這些貓真的會露出被她打到的樣子。
只是貓口太多,把五搞得有點累。
楚聽烏打電話回來時,五已經逐漸弄明白了這些貓各自的“性格”,甚至習慣了靠聲音和行為來分辨它們,而不是靠本能的味道,已經開始把非工作日,在休息期的貓咪支使得團團轉。
楚聽烏在視頻對話那邊不停點頭,時不時嚴肅地“喵嗚”兩聲,然后,她沒忘記在牧場的游客交流論壇上注冊一個賬號,把五給的信息發出去
雖然后臺里有貓咪們的信息,更加準確,但貓媽媽看到的當然是不一樣的視角。
用戶們大驚。
因為這個賬號id叫“貓語翻譯”,把貓咪們的性格和行為甚至舉例子寫得非常詳實而且貼皮,仿佛樓主本人就混在這些貓當中。
但為什么每一句話都帶有貓語,甚至注音標和音調,你這個翻譯還真是實打實的翻譯啊
“驚了,樓主你總不會是楚師傅吧”
發這條的人只是覺得有趣,調侃了一句,畢竟他們也看不出來這“貓語”是否標準,也許只是樓主在整活。
但賬號后面的楚聽烏“”
楚聽烏回復對方“其實我是五。”
評論者跟樓“那不可能,貓沒法打字。”
半小時后,這條評論又被頂了起來“我錯了,五老師,還有新的爆料嗎”
真是見鬼了怎么他們到牧場后,發現五率領著一群不上工的電子小貓,正在看投影到半空中的電子地圖,還對著地圖觸屏使用,有模有樣的
你不會真的還能上網發帖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