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的入境大廳里人聲鼎沸,各處都是鬧哄哄的。
最靠里的入關登記處排了好幾條落地安檢長隊,每一條道路上都有專人把守,工作人員在通道最前方拉起了圍欄警示線,一個一個放行剛從聯邦跨區飛艇上落地的入境人員。
作為聯邦統轄范圍內最早完成城市工業化進程的獨立經濟大區之一,伴隨著周邊輻射附屬的衛星城市也逐步發展壯大,海姆區自然而然成為了除首府外,人口最稠密、經濟最富庶繁榮的大都會之一。
據悉,海姆區的陸地總表面積達到了近九十萬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最多時幾乎達到了四點五億。
這要是放在過去,都能算是十數個小國家的國土與公民人口總和了。
正由于海姆區的發展逐漸趨向于類似首府一般財富集群,極致且單一的工業化城市,為了供應海姆中央居民的日常飲食,每天都會有數以千計的貨運飛艇及大渡輪從周邊乃至遠處數十個農業和礦產大區輸送基礎生活物資過來。
這導致了城市及地區景觀之間的極度分化,至少在季桉的家鄉,那個緊挨著遼闊無際的水稻耕作田的礦區邊緣小鎮上,就看不到這樣鋼鐵大廈林立的景象,也同時見不到這么多身著華服西裝的體面人。
是的,季桉是礦區出生的鄉下孩子,以前從未來過海姆這樣富庶繁華的大都會。
但得益于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觸到的新聞和網絡,她對大地方了解也不算少。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很少有地方是真的與世隔絕。
海關處柜臺后面的工作人員拿著季桉的證件與體檢報告,對比打量了她幾眼。
這實在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年輕姑娘,和證件上的照片一樣,像是一名剛從大學校園里走出來的學生。
她沒怎么化妝,臉上干干凈凈,腰挺得筆直,看上去極有精神。
她穿了一條系腰帶的深棕色寬松工裝褲,上半身是一件簡單的白色短款t恤衫。
但與照片上眉眼彎彎的親和笑臉相比,女孩此時神色淡漠,黑色的及肩發挑染了幾抹張揚的紅,肩頭單挎著一個雙肩背包,脖子上還掛了三兩條銀色紋了獸紋的項鏈鐵牌
這幅打扮配上她略顯桀驁的明亮目光,女孩的五官稱不上華美精致,卻也有一種與照片上展露出的乖巧截然不同的囂張別致。
在海關的肉眼辨別下,這個女孩的氣質與照片割裂得仿佛只是長相相似的兩個不同的人,但人臉識別不會出錯。
手續還要辦一會兒,季桉心不在焉地朝側面看去,透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縫隙,入境大廳玻璃墻外,自近處直至天邊,滿是林立的高樓建筑,灰藍色的天空只得一隅。
她甚至能想象到那些大廈高樓的全景。
建筑頂端高聳入云,閃閃發光的玻璃幕墻背后,無數的職員坐在辦公桌后面如同螞蟻一般忙碌,而大樓底端,是同樣如螞蟻般來往擁擠的人潮
海姆區與她的家鄉,以及她大學所在的那座首府郊區三線衛星城比起來都不一樣。
這里看上去五光十色,更繁華、更包容、更禮貌當然,也更冰冷。
海關檢查完簽證,蓋好章,把證件放柜臺上遞還給了她,頭也不抬,“入境后七天內記得再更新一次體檢報告。”
按照國際法規定的出行守則,跨國出行必須持有出入境前后七天內的兩份體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