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小川幫了人,少了功績值,丟了功德,但他卻一點不著急。還要跟苗苗,說助人乃快樂之本。
而苗苗,也正是喜歡百小川這點。
百小川除了上了大學,一無是處,但苗苗為什么這么死心塌地的跟百小川做朋友?
百小川人好,為了朋友肯兩肋插刀。
苗苗小的時候,又黑又瘦,經常被那孩子欺負,是百小川經常站出來幫她,時常還被人打的鼻青臉腫的。
這些事情,百小川可能都忘記了,但苗苗沒有。
百小川小的時候,那種倔強的性格,一直深深的印刻在她的心里。
所以到了后來,百小川無論怎么變,苗苗都是百小川的好哥們。
現如今也是,雖然她已經知道,百小川已經死了,但還是想要幫助他。
更何況,百小川自己學會賺錢了,這對于她而言,也是很欣慰的。
少時,面館到了,看上去像是老店的樣子。牌匾還是用木頭做的,刻著‘biangbiang面’三個字。
“小川?biangbiang面啊?那不是陜西的特色傳統美食嗎?”苗苗但見biangbiang兩個字,便有一種親切感。
這biang字,在網上都傳瘋了,以會寫這個字為榮。
但都是用手寫發到網上,卻沒有人用電腦打的出來。因為這是一個合體字,并非是原本的漢字。
這個字的出處,有一個小故事!
說一位集懷才不遇憤世嫉俗貧困潦倒饑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來到咸陽,他路過一家面館時,聽見里面“biáng——biáng——”之聲不絕,一時饑腸轆轆,不由得踱將進去。
只見白案上擺滿了和好的長條狀面塊兒,師傅拎過一塊兒,扯住兩頭,摔打成褲帶般寬厚扔進鍋里,摔打了好幾塊兒,從鍋里撈出一海碗,碗底事先盛著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熱騰騰端上來。
秀才看得興起,大叫:“好啊!店家來一碗!”
“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聲長長的吆喝,頃刻間一碗面擺到面前,碗中罄凈,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
“店家,結賬!”秀才喝道。一摸兜,壞了,一時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頓時窘住,剛才的熱汗頃刻間冷冰冰刷在臉上。
一旁,店小二斜著眼聳著肩,一臉壞笑。
“小二……”秀才訕訕,話剛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經營,概不賒賬。”
見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樣,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幾文錢來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個窮秀才,看你摸出什么來。”
“天呀,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脫身之計。
他與店小二答訕:“小二,你家這面何名?”
“何名?”店小二學著秀才的腔調說:“biáng、biáng面。”
秀才問:“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