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道題簡短,劉啟記憶力也好,聽一遍就能復述。
晁錯
他腦子還沒從削藩的事上轉過來,突然聽到劉啟問他數術題,人都懵了。待看到劉啟打趣的眼神后,晁錯只得正色回答“臣不知。”
他又不是研究數術出身的。
劉啟很滿足,晁錯這個智囊都解不出來,說明是題難,不是他笨。
“這種題該讓北平侯去鉆研。”晁錯認真道。
劉啟剛即位一年,對于自己手底下的大臣還沒認全,更何況那些已經退休的官員。他想了好久,才想起晁錯口中的北平侯是那位跟隨高祖起兵,又在文帝時被任命為丞相的張蒼。
他還活著呢
劉啟疑惑道“北平侯高壽”
“已有百歲。”
嚯
人瑞啊。
漢朝以孝治天下,尊重年長的人。劉啟聽到晁錯這么說,頓時對張蒼生出幾分向往,但老人家年紀這么大,他不能因為一道數術題把張蒼叫回朝中,萬一老人家經受不住路途顛簸半道翹辮子,那他這個皇帝就要被噴死了。
雖然不能把人叫過來,但可以把題送過去。以后劉嬋再出數術題,就讓她寄給張蒼吧,別禍害她那死板較真的長兄。
劉啟內心有了定論后,又詢問晁錯“先生覺得此題如何”
“此題精妙。”晁錯實話實說,他對數術不感興趣,但不影響他分辨題目好壞。
劉啟很高興。
精妙吧,他女兒出的
劉啟直溜溜望向晁錯,就等晁錯問他這道題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
晁錯接收到劉啟的目光,他略一思考,然后說
“陛下若無事,臣就退下了”
劉啟
“先生不問問誰出的題”
晁錯還急著回去處理政事呢,聞言無奈道“何人所出”
見晁錯終于問出口,劉啟難掩得意之色“是我女兒,陽信公主,她如今才七歲。”
想聽晁錯用彩虹屁夸劉嬋順便夸夸他這位父親的劉啟等了半天,只等來晁錯四平八穩的一句
“臣知道了。”
劉啟抿嘴。
就這先生你倒是驚訝點啊
晁錯不驚訝,晁錯還要勸誡“陛下此時該以削藩為重,勿要理會這些旁門小道。”
劉啟這話怎么聽著這么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