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如此不爭氣,只要是長了一副洋人的面龐,便可以對著整個國家耀武揚威。那幫人既然有著軍方的背景,那么,只需要通過裙帶關系,再分上適當的利益,說不定就能得到美利堅合眾國駐大清朝的官方機構的權威人士的幫助,從而打開并拓展了那批煙土的銷售渠道。
“還要什么玉璽?還要怎樣的交易?”曹濱在心中不禁唏噓不已感慨萬千,那一刻,他甚至為了耿漢的下場而感到不值。
矛盾中,卡爾斯托克頓再向曹濱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曹濱能助他一臂之力,和他一道找到足夠的證據,將這幫黑心蛀蟲給挖出來,用神圣的美利堅合眾國法律來懲罰他們。
對此,曹濱既沒有答應,也沒有反對,只是告訴卡爾斯托克頓,他需要冷靜一下,需要好好想想。
從道義上將,曹濱是贊同卡爾斯托克頓的提議的,但從現實的角度看,此事太過重大,搞不好便會搭上整個安良堂,他曹濱付不起這樣的代價。
兩難中的曹濱經過了一整天的煎熬,仍舊沒能做出最終的決定。而他,說是要帶著羅獵出去轉轉,其實,卻是想去跟總堂主打個電話,求得他老人家的指點。
總堂主是位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在曹濱尚未跟隨父親來到金山的時候,他便已經成為了金山華人勞工的領袖。
世上總有個誤區,認為習武才需要天賦,若非是天賦異稟骨骼清奇,絕無可能在習武的道路上達到頂峰。從文則不同,只要肯下功夫,飽覽群書,便可獲得相當造詣,從而成為一代大師。事實上,從文可不比習武簡單,同樣一本書放在不同的人面前,得到的結果必然不同,絕大多數人讀到的只是書中的故事,而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從書中悟到更深一層的道理。
總堂主便是一個讀書的奇才,他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而且悟性極高,別人學習英文沒有個一年兩年的時間根本做不到流利對話,但總堂主只需要半年的光景,不單能說上一口流利的英文,還能讀的懂英文書,寫得出英文文章。來到金山的第三年,總堂主便獲得了律師牌照,這可是美利堅合眾國自打建國以來頒發給非洋人的有色人種的第一張律師牌照,在當時還引發了不小的轟動。許多洋人上街游行示威,反對政府將律師牌照發給一個黃種人,但金山市政府以及議會組織了多場聽證會,但最終還是將這張律師牌照發給了總堂主。
沒辦法!誰讓總堂主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律那么熟悉呢?甚至,連金山律師協會派出的五人精英團隊在面對總堂主的時候都落了個鎩羽而歸的結果。
總堂主在獲得律師牌照的第三年,十五歲的曹濱跟隨著父親來到了金山。曹濱不喜讀書,但學習的天賦卻是一點也不差,尤其是在語言的學習上,比起總堂主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曹濱最大的愛好便是打架,在沒來金山之前,十五歲的他在當地已經成為了街頭小霸王。別人打架都是憑著一腔熱血沖上去干就完了,但曹濱不一樣,跟別人對戰的時候,總是要瞅著對手招數的漏洞,追求一擊制勝的結果。
假若這一仗干輸了,他不會懊惱,而是將自己關起來,仔細琢磨自己到底輸在了哪里,待想明白了,想出克敵之道了,再去約上人家干一仗,直到滿足了自己一擊制勝的目的。
來到金山之后的第二年,曹濱父親病故。沒有了父親的約束,曹濱更是一發而不可收,在華人勞工的群體中,他是一言不合便要開打,在面對洋人管理者的時候,他同樣是一言不合就要卷袖子揍人,而且,還從來不顧忌對方有多少人。
便是在這一仗又一仗的磨煉下,曹濱成了一個無師自通的搏擊高手,成為了令金山華人勞工群體聞聲色變的魔王級人物。
但這個大魔頭卻有個特點,特愛跟人掰叱道理。若是他占了理,那沒什么好說的,對方不低頭,勢必大打出手,對方若是服了軟,那也得教訓一通。可若是他理虧了,則低頭賠笑,任由對方如何叱罵,卻從不還嘴更別提動手。
總堂主當時便是因為曹濱的這一特點而喜歡上了這個僅有十七八歲的小伙子,而曹濱也對這位傳奇式的華人領袖有著無比的敬重,一來二去,這一文一武老少二人竟然成為了莫逆之交。總堂主在閑暇之余會指導曹濱讀一些有用的書,而曹濱也會指點總堂主練習幾招防身術。
總堂主高瞻遠矚,認為單單依靠法律是無法保障華人勞工的合法利益的,很多時候,武力或許比法律來的更有實效,因而很早之前便產生了建立堂口的念頭。而曹濱的出現,以及他對曹濱認識的深入,加速了他要建立安良堂的這種想法。
但當下已經來到了火槍為王的時代,早已經過了以冷兵器打天下的年代,曹濱在冷兵器上雖然強悍,但從未摸過槍械,卻是他的一大短板。為此,總堂主自掏腰包,給曹濱買了一把左輪還有百十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