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好頭發,走出房間就是堂屋。
堂屋的墻上掛著那種過一天撕掉一張的老式日歷。
日歷上有今天的日期1996年7月26日星期五。
這一年,她十八歲,這是高考結束后的那個漫長的暑假。
喬慕刷完牙,用沁涼的井水洗了把臉,沸騰的情緒徹底平靜下來。
廚房的大洗菜盆里,放著一個裝著濃稠大米粥的不銹鋼盆。
這個年代,他們這兒鎮子附近的村子不說日子過得多富裕,種水稻的地方,大米粥還是吃得起的。
尤其是石坡村這種距離鎮上很近,又距離縣城不太遠的村子。
當然有些人家為了省點,也會往大米粥里摻一半玉米碎,但村里跟鎮上大多數人家都愛吃白米粥、白米飯,畢竟以前那些艱苦的年月,他們吃粗糧、雜糧的粥飯已經吃到膩了。
喬慕把不銹鋼盆拿起來,果然在盆下面的水里看到一個雞蛋。
這肯定是奶奶特地給她煮的,倒不是偏心她,其實家里孫輩來奶奶家都會有這個待遇。
只是現在就她一個孫輩在奶奶家住著,奶奶才只煮了一個。
她爸跟她大伯早就分家了,原本奶奶該跟長子一起住,分房子的時候,大伯也能多分兩間房。
可老太太跟兩個兒媳關系都不太好,誰家都不想去,于是她就說要自己住,那兩間房歸她自己。
喬慕她爸媽在城里都有工作,廠子給分了房子,一家人不常回鄉下。
而喬慕她爸在老家分家分到的房子,加上老太太自己的兩間,剛好能把老宅一分為二。
老宅順著院子中線砌一面墻,就這樣分家了,之后老太太就一直住在喬慕她爸分到的這邊,她自己的兩間房。
而喬慕從小跟奶奶一起住,是奶奶帶大的孩子,考上高中后才回到城里父母家。
喬慕拿起雞蛋剝好,放進自己碗里,又往碗里盛了大半碗粥。
再打開碗柜,碗柜里果然有單獨提前夾出來,留給她配粥吃的菜,除了小咸菜腌蘿卜,還有她比較喜歡吃的炒青豆角。
吃完早飯,把碗筷都洗好放好,喬慕到小雜物房找出一頂草帽戴上,也背著一個背簍往菜園里去。
南方盛夏的早晨,才七點十幾分,太陽已經有些熱烈。
菜園里,趙玲已經摘了滿滿一背簍菜,看到喬慕過來趕緊擺擺手“你來干嘛,我都摘好了,這一簍加上昨晚上摘的就夠一擔,多了他們也吃不了,你趕緊回去換衣服,等會兒我們趕八點鐘的班車。”
喬慕沒聽“八點鐘的車還早著呢,大姑媽上次回來不是說現在縣城西紅柿價格又漲了嗎我多摘點,要是大姑媽用不上就帶到縣城菜市場去賣。”
關于奶奶的事,喬慕曾經在心里反復懷念,她的記性又非常好,所以很多事情她都記得。
即使有些事情光靠回憶記不太清楚具體細節,在接觸到相關的場景、物件或者味道后,也能想起來。
前年她們這兒西紅柿價格好,很多人一窩蜂地種植西紅柿,結果可想而知。
去年跟風種植的人太多,西紅柿泛濫,價格跌得非常狠,又沒有別的銷售渠道,白送都嫌采摘麻煩浪費人力物力,很多西紅柿爛地里,今年都被拔了種別的作物。
所以今年種的人就少了,西紅柿價格又慢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