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知道那趙高有多得秦王歡心的,然而,趙高不過為秦王和太女守了一次門,便觸怒了秦王,必是聽到了什么不該聽到的東西。
他們不比趙高機靈,還是勿要重蹈趙高的覆轍了。
寧可愚笨些,至少能一直活得穩穩當當的。
這時,那道門從內部被打開了。
身穿便裝的大唐太女和秦王聯袂走了出來。
“孤許久沒有在書房中待那么長時間門了,待會兒定要好生活動活動筋骨。陛下你也別成日待在案前批你那奏折,孤看你那王負劍都快要發霉了。”
李令月方才有多正經,現在就有多隨意。
她與嬴政說話的口吻,就像是對待一名尋常的友人一般。
嬴政挑了挑眉,總覺得李令月話中有話“什么王負劍”
李令月身形一僵,而后訕笑一聲,目光瞄向了嬴政隨身攜帶的佩劍“秦王所攜之佩劍,可不就是王負劍么”
話說回來,姬丹在燕國欲行刺她,已讓她給處理掉了,也不知這荊軻刺秦,秦王繞柱的經典場面,是否還會出現。
若是被蝴蝶掉了,想想還怪可惜的。
嬴政順著她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佩劍“此劍名為太阿劍。”
不是什么“王負劍”
雖然李令月給出了聽起來還算合理的解釋,但嬴政總覺得她在說到“王負劍”之時,語氣有點奇怪。
李令月聽到熟悉的名詞,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這便是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中的太阿劍”
這句話出自李斯的諫逐客書。
不過如今么,興許是因為秦王提前親政,呂不韋尚算乖覺,嫪毐之亂順利解決,許多事情都偏離了正史的軌跡。嬴政至今也沒有要下逐客書的意思,只是清除了嫪毐的余黨,李斯自然也沒有寫什么諫逐客書,失去了一次在秦王政跟前嶄露頭角的機會。
好在李斯已經在“擁立胡亥”事件中被嬴政記住,他一身才華倒也不至于被埋沒。
只是不知,他以這樣的方式給秦王政留下這般深刻的印象,對于他本人來說,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嬴政近日經常從李令月口中聽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話,也不感到驚訝了。
他將那把劍拔出些許,看著劍身上的光芒,開口道“此劍的確是太阿劍,曾是楚國至寶。先祖之時,武安君白起攻克楚都郢城,太阿劍便入了秦國。”
對于秦王而言,這太阿劍不僅是一把寶劍,也是值得炫耀的戰利品。
“明月之珠確實在寡人手中,若是太女想看,改日寡人可與太女共鑒。至于那隨侯珠、和氏璧,前者在楚國,后者在趙國,遲早有一日,此二寶會落入寡人之手。”
從前,秦昭襄王覬覦那和氏璧,尚且要與趙王商量著以城池相易。如今,嬴政卻直接略過了這一茬,將趙國至寶視為了自己的所有物。
可見,趙王的意愿在他看來,已經不重要了。
“既是太阿劍,待會兒孤可要好好領教領教”
此處雖是唐軍臨時所居之地,但儼然已成為了一個軍營,自然不缺切磋的場所。
眾人聽說大唐太女要與秦王切磋,都爭相趕來觀看。
嬴政身形高大,李令月的身量與之相較,嬌小了許多。但她之前在六國征伐之時,有著那么多的豐功偉績,與王賁的切磋中也盡顯猛將之風,因此,看好李令月的多,看好嬴政的則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