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回秦王去了長安,數日不歸,其他大臣們都在探聽消息的時候,呂不韋府上卻是一派平靜。
他甚至連正在編纂的呂氏春秋都停了下來,要知道,他從前看重此書的程度僅次于政務。
呂不韋對著那找上門的人道“王上愿意讓我們知曉的事,自會告知我們。若是王上不愿讓我們知曉,打探太多,反而惹得對方反感。”
他隱隱能夠感覺到,秦王這次出行并非臨時起意,而是籌謀著什么,可他不會去深究。
“沒想到,身為謀國商人的呂相,有朝一日竟也會變得這般膽小”
“讓你們失望了。”呂不韋神色巋然不動,絲毫沒有要為自己辯駁的意思。
那人拂袖而去,呂不韋也未曾挽留。
他對守門的下仆道“即日起,我們府上便閉門謝客吧。”
那下仆不明就里,聽得呂不韋此言,顯然有些不知所措“若是老爺的門客前來,老爺也不見嗎”
呂不韋權傾朝野之時,養了許多門客。正是這些門客,幫他搜羅百家典籍,編纂呂氏春秋。
然而此刻,他既然決定淡出朝堂,這些便也用不上了。
呂不韋神色恍惚了一瞬,似乎是在回味自己那些輝煌的歲月,待回過神來,他眼中的光芒也跟著沉寂了下去。
“不見。”
門客們選擇追隨呂不韋,都是為了各自的前程。待他們發現跟隨呂不韋沒有前程可期之時,自然便會離開。
果然,不過幾日功夫,呂不韋的門客們便三三兩兩地散去,另謀出路。
好不容易傍上呂不韋大腿,卻很快又瀕臨“失業”的李斯,在呂不韋為他們這些門客的房舍中長吁短嘆。
他本為楚吏,卻因不甘碌碌無為,而去找荀子拜師。
學成后,他覺得自己或可在秦國大有作為,便選擇入秦,并成為了秦相呂不韋的門客。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呂不韋頗為欣賞李斯的才華,決定找機會將他推薦給秦王。
然而,在這時,發生了長信侯嫪毐叛亂之事,呂不韋因此受到了牽連,在秦國朝堂上漸漸不得意。他為秦王舉薦賢才的計劃,自然也跟著無限后延。
彼時,李斯猶豫過要不要另謀出路。
但他思及呂不韋對他不錯,對方剛有失勢的勢頭,他便立馬離開,顯得他過于涼薄。再者,秦王依舊對呂不韋客客氣氣,呂不韋未必不能重拾昔日風光,他倉促間離開,也尋不到比呂不韋這里更好的去處。
于是,李斯選擇留下來,幫著呂不韋繼續編纂呂氏春秋,為呂不韋出謀劃策。
那時的李斯,心中對呂不韋的未來,對自己的未來,還有些許期待。
可現在,隨著呂不韋閉門謝客,同僚們紛紛出走,原本熱鬧的小院變得門可羅雀,李斯只覺得一片迷茫。
他的不少同僚們,已經找到了出路,他的前路又在哪里
難道,他要放棄秦國,轉頭他國么可他是法家之人,離開了秦國之外,山東六國又有誰會重用他
此時,長安鄉
嬴政與李令月正相攜而游。無論咸陽如何風起云涌,那股風浪都波及不到這處僻靜的村落。
自成為秦王以來,嬴政顯然很少能夠以這樣閑適的姿態出游了。
哪怕冬日的長安四下里光禿禿的,沒什么好看,他依舊心情不錯。
“這等荒涼之地,日后居然會取代我咸陽成為國都,實在讓人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