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秦王新晉“寵臣”的李斯,自然得到了優待。
秦王在咸陽王城中賜下了一座三進的府邸,又為他賜下仆人若干,命他在府邸中起草變法文件。
此時,紙張已經悄然在咸陽王城中蔓延了開來,只是因其數量還不夠多,如今只有秦王和少數位高權重的大臣能夠擁有。
而李斯也得到了秦王賜下的紙張。
李斯看著手邊略微有些泛黃,但十分輕薄的紙張,再看看另一側擺放的變法文件,露出了苦澀的笑容。
還能怎么辦呢,秦王如此“厚待”他這個籍籍無名之人,他若是再不為秦王肝腦涂地,任誰看了也會說他不識相。
況且,他如今已經被動得罪了秦國的許多大臣。若是能得到秦王的庇護,他還能活下來。倘若連秦王的庇護都沒了,只怕他立時便能讓人生吞活剝。
“老爺可是要處理公務”
其中一名小書童極為伶俐,他見李斯的目光停留在變法奏疏上,趕忙上前為李斯點亮了風燈。而后,又殷勤地為李斯研墨,將李斯侍奉得十分周到。
又有一名書童進來為房間中添了幾個火盆,以免李斯在寫字之時覺得冷。
秦王雖對諸多事務不甚上心,但當他有意要與一名臣子拉近距離之時,亦能將一切安排妥當,讓人覺得十分熨帖。
李斯剛剛從一介白身升為左庶長,身邊之事便有人替他包圓了。似乎除了處理公務之外,他不需要再為別的事而操心。
他帶著些許感慨,坐在大案前,翻開了秦王交予他的變法奏疏。
那變法奏疏上的字跡果然是秦王的字跡,凌厲而又張揚。
待李斯細細看去,卻漸漸擰起了眉。
這份奏疏中,是秦王對墾草令的修改意見,而墾草令,正是商鞅第一次所變之法。
其主要宗旨是讓黔首都好好務農,增加秦國糧食產量。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商鞅對各階層人員都進行了限制。
比方說禁止雇傭傭工,如此一來,這些潛在的雇主們便只好自己動手,此法抑制了他們的“懶惰”。而傭工們沒有錢可賺,只好回家務農。1
比方說廢除旅館,黔首們無法在外游蕩,只好回家種地。至于人們出門走親訪友多有不便利之處,那也是沒法子的事。2
再比如禁止糧食買賣,商人不可賣糧,農民不可買糧,商鞅似乎是覺得,如此一來,即使再懶惰的農民,也需要努力耕種,才能養活自己。3
可若是黔首家中遭逢變故,比如主勞力因故不能勞作,田間產出不夠一家子食用,黔首們又該如何遇到災荒年間,自家無糧又不能買糧,該怎么辦
此外,另有抬高酒肉價格、禁止人們娛樂、對人們的著裝進行管理等條例。4
當李令月看到這些條例時,頗感驚訝。她知道秦法嚴,卻沒想到秦法管得這么細,且這般違背人性。
只能說,如果不是秦法給予了底層百姓上升的通道,恐怕底層百姓早就受不了了起來反抗了。
而在秦一統六國之后,這種上升通道被堵上了。
也難怪連之前一直順從的秦國黔首們,對秦法的容忍度也漸漸達到了極限誰能接受處處管著自己、限制自己,還沒有任何好處的律令呢
在秦國,不好好干活就是一種罪過,玩樂是一種罪過,連吃個肉喝口酒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李令月覺得,如果她是秦國的黔首,大概早已經罪無可恕了。
在與嬴政探討律法之時,李令月幽幽地看了嬴政一眼“幸好孤不是陛下治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