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手紙,不僅能夠使陛下的生活便利起來,也會改善普通黔首的生活。若是由陛下出面,在秦國境內擇幾處地方開辦造紙廠,雇傭一些黔首去造紙廠中干活,自然能夠提高紙的產量。”
李令月與嬴政分析道“有些人那體質就不適合種地,陛下即使將他們拘在田里,他們也無法為秦國帶來更多的糧食,倒不如讓這批人去做些別的事。造紙廠中若能產出更多的紙,不僅能夠滿足秦人的需求,陛下也可將這紙張售賣到別國,以此來換取一些對秦國有用的物資。”
嬴政想起那紙張如今在咸陽王城中的售賣價格,眉頭頓時舒展了開來。
此物才剛出來,且制造此物的技術握在他們秦人的手中。山東六國若是想要向他們購買,所要付出的代價自然只會高,不會低。
他們先將紙賣給六國的國君與貴族,再換回一些諸如糧食、武器等物,聽起來,似乎也并非不可行。
從哪國賺來的錢銀,直接在哪國花出去,連中間門的損耗都不必考慮。
至于六國的國君與貴族們是否愿意購買紙張,嬴政并不懷疑。
他們素來是一群喜好享受之人,任何能夠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舒坦之物,都會得到他們的追捧。
無論是寫字用的紙張,還是生活用的紙張,其便利性都一目了然。但凡用過紙的人,便不可能會拒絕此物。
“陛下可先通過此舉,讓紙張風靡六國權貴與士人之間門。等到六國權貴與士人對紙張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供不應求之時,陛下可派人向六國權貴施加恩惠。由秦國官員或是商人出面,擇一些適合生產紙張的地方,修建造紙廠,并雇傭六國黔首來造紙廠工作。”
“如此一來,六國權貴與士人便能用上價格低廉許多的紙了,六國黔首也能因此而多一項生計來源。而六國國君與權貴們需要付出的,僅僅是用來建造造紙廠的場地罷了。到時候,只怕他們都會稱贊陛下是大善人。”
李令月暢想著那美好的未來,笑得眉眼彎彎。
到了那時,她也會因提出了此等惠民之舉,而獲得大量積分進賬,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嬴政聽著李令月的話,露出了思量的神色。
對于他來說,離不離經,叛不叛道,都不重要。只要能夠為秦國帶來實打實的好處,一切都不是不可以考慮的。
“若是如你所言,以后,我大秦怕是需要招攬一批有才干的商人。”
畢竟,這紙可不是光造出來就行,怎么在六國之地販賣,也是一門學問。
此前,嬴政秉承商君思想,認為商人是一群投機取巧的小人。為君者需要謹防黔首被商人帶壞,不肯老老實實種地。
可現在,他的想法變了,看待商人的目光自然也跟著變了。
“不錯,商人在這一環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若操作得到,陛下甚至可以利用類似的方式,增加六國對秦國的依賴性,在經濟層面上,逐步蠶食六國。”
眼下秦國拿出的還只是區區一項造紙術,在不久之后的未來,秦國若是拿出更多的“好東西”與六國分享,秦國在六國之人口中,總不該再是虎狼之國了吧享受著人家的恩惠,還好意思繼續罵人家嗎
這樣發展下去,不僅六國黔首會對秦國改觀,六國也會變得越來越離不開秦國。秦國的各項技術給他們帶來了越多的便利,他們便越是承受不起與秦國交惡的代價。
畢竟,在后世,有種手段,叫做經濟制裁。
李令月將這個概念闡述給嬴政聽之后,而后對他道“陛下,如此一來,你不僅可從六國賺取大量的錢財物資,可改善你在六國之間門的名聲,這些當前緊需之物的產出量增大了,我秦國的黔首生活成本也會隨之降低。更為要緊的是,陛下可將此作為一種手段,扼住六國的咽喉。”
這樣百利而無一害之事,嬴政真的不考慮去做嗎
當然,李令月不會認為當前之世就沒有經濟方面的能人,能夠看穿她的“險惡用心”。
但只要六國國君和他們的寵臣昏庸就可以啊。
哪怕有那等頭腦清醒的能人去提醒六國國君,不要一頭扎進秦國為他們布置的甜蜜陷阱之中。但只要秦王朝著他們使一個離間門計,保管那個能人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人。
離間門計可是秦國的拿手好戲,命中率高得嚇人。長平臨陣換將、信陵君之死,以及原本歷史軌跡中的李牧之死,都與秦國的離間門計脫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