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然是不能理解姜海藍那點傷春悲秋的心情。
首先,田和土怎么能沒有人種呢
其次,免費種都找不到人種,以至于后來荒廢了,你xx是在逗我
也幸好大家都知道姜海藍是生活在未來的人,她并不知道在對著他們這些人講話,否則真要以為她是在特意炫耀了。
雖然理解不了,但
各個朝代的農官都在奮筆疾書,記錄姜海藍所說的那些。
“土豆竟然是切成塊種的”西漢的氾勝之回憶著天幕上出現過的土豆的樣子,喃喃自語,“土豆是會發芽的嗎所以將帶芽的地方切下來,種在地里,它會發芽長出能結果的枝干”
沒有見過土豆藤的他完全理解錯了。
不過也不要緊,反正西漢沒有土豆。
假使將來有一天,華夏人民能夠到達新大陸,看到土豆,他們自然會被當地人教導該怎么種植。
北魏。
賈思勰同樣執筆記錄著一些當前還用不上,但也許后世子孫用得上的知識。
“紅薯和玉米的種植方法,聽起來都是需要
等它們發芽,然后重新移植到一塊地里這,豈不是像插秧一樣”
賈思勰頓住筆,思考著。
水稻也是需要育種的。
秧苗長到三到五寸后,要從育苗的田里移植到稻田里。
插秧時要注意留出空間,不能插得太密集。
莫非種紅薯、玉米和插秧一樣
不過姜海藍說,紅薯和玉米可以同時種在一塊地里他皺眉凝思,紅薯藤,紅薯長不高,藤蔓長那么玉米,玉米自然是
賈思勰拿毛筆的手下意識地在自己齊眉處比了比,玉米長得高
牛皮菜是什么菜的一種
但是姜海藍說摘去喂豬
元代。
王禎驚訝地望向姜海藍,林省的氣候竟然是這樣的嗎
他順手將姜海藍說過的作物和水果都寫在了紙上,包括他從未聽過的,但姜海藍這么說,那些作物和水果的種植是有南北差異
可是林省的土地和氣候不挑
他琢磨著要不抽時間去一趟林省,找當地的農人討教討教,這也有利于他寫王禎農書。
友人問他,“草莓這種水果,我們這個時候根本沒有,你也打算寫到你的書里嗎”
王禎笑道,“留給后人吧,現在沒有,總不會往后數百年,一直都沒有。”
但我如今留下記錄,也許可以讓我們的后人,少走一點彎路。
那么只有一點呢。
那也是我王禎今日之功。
明代。
徐光啟眉目溫和地聽著姜海藍絮絮叨叨因為種地的人少了,山林里雜草、藤蔓瘋長,堵住了曾經穿過山林的山路。
他微微一笑,輕聲念道,“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2
這個道理,千百年前孟子就已經說過了。
這千百年,歷朝歷代的人們,難道就沒有人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嗎
只是,做不到而已。
但偏偏徐光啟望著天幕,目光深邃,偏偏天幕之上那個世界,讓他看到了。
那么,你能不能讓我知道,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