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筠讓人給鄉婦準備回禮,鄉婦連連擺手,表示崔筠幫忙折換的銅錢,使得她們家少損失兩千錢。別說這一籃子冬棗了,就算是把整棵棗樹的棗都摘了,也抵不了這兩千錢。
崔筠見她態度誠懇,便留她下來說說話。
鄉婦自述姓應,行四,是鄉里的寡婦,其丈夫死于三年前李賊攻占汝州時的兵禍。
她上面有一對年邁的公婆,下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本來寡婦和未成年的男丁是免交賦稅的,可應四娘還有兩個小叔子,夫家未曾分家,這賦稅就均攤到她的頭上來。
說起來,應四娘的兩個小叔子還曾去阻撓崔筠伐木燒炭,雖是受到了孟家內知的指使,可他們也沒臉見崔筠,才找她代為出面。
崔筠笑了笑,未計較過去的事。
應四娘見她是真的沒有芥蒂,也松了口氣。
說起孟家,應四娘悄聲透露了個八卦“今日孟家宴邀鄭將軍,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那淮西來的細作。”
崔筠心中頓時生出警惕,她不動聲色地問“鄭將軍可是什將鄭和義”
“是呀,我們家同鄭家是鄰舍,當初鄭家家眷隨軍遷來,就安置在了我們家旁邊的空院子里。”
“哦孟家同鄭家原是這般親近的”
“倒也不算多親近。我聽鄭家人說,那鄭將軍原是右驍衛上將軍哥舒曜的部將,去年因部分部將叛亂,哥舒將軍被免了兵權,其余部將都入了別的使君麾下。這鄭將軍就是在那件事發生后到任的,與孟家往來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哥舒曜曾經收復汝州,也短暫地當過東都、汝州的節度使,鄭和義曾經是他的部將這種事一點兒都不出奇。
讓崔筠驚訝的是應四娘這收集消息的本事,大部分老百姓都不會關心哥舒曜那個層級的事,因為與他們的生活距離太遙遠了。應四娘能從鄭家人的嘴里套出這么詳實而確切的信息,便是一種能耐。
應四娘走后,崔筠看著那一籃子的冬棗,吩咐青溪去替她辦一件事。
廣寧寺內,青溪等到了沐浴出來的張棹歌“張副將,小的等候你多時了。”
“崔七娘又來禮佛了”張棹歌問。
青溪笑說“小娘子并未來禮佛,只是她曉得副將今日休沐,特意讓小的來給你送些冬棗。”
張棹歌“”
她嘀咕“再加顆藥丸,那不是吃棗藥丸”
“啊”青溪似是沒聽清楚,又可能是聽到了但不解其意。
張棹歌擺擺手,剛要接過裝著冬棗的籃子,發現青溪并未立刻松手。
正當張棹歌尋思他是不是舍不得這點棗時,他反應遲鈍般頓了兩秒才松開。
“這些棗不多,小小心意,副將記得細細品嘗。”青溪說完,行了一禮,就匆匆下山去了。
張棹歌若有所思地看著他的背影,走到沒人的地方后,從棗堆中翻出了一張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