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自從祖師處學得真經后,果然每日里勤加修煉,于靜中參玄,受益匪淺;閑暇時則演練神通以做消遣。雖是頗有一番忙碌,卻深得其中之味,于是愈發的深居簡出,非但不感到孤寂,反而有種平生未得之自在喜樂,自然也不將修道之苦放在心上。
正所謂山中無甲子,她只管沖虛守靜,勤練不輟,不知不覺間已過了好些年月。這一日,正是功課結束,偶得閑暇,忽然心血來潮,起了些雅趣,便凈手焚香,于靜室中悠然撫琴。
一曲尚未終了,卻聽得扣門之聲,起身一看,原來是祖師身邊的童兒到訪。黛玉連忙將人延請入內,問道“師弟突然來此,可是有什么見教”
童兒回禮,答道“不敢。實則是老爺方才清修,忽然下榻,令我來尋師姐,說近日有個修行的要來,讓師姐且去山下,將人接引上來。”
黛玉十分詫異,要知道眾人追隨祖師學道,雖極是清閑,卻也各司其職,這等知客的事情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她,為何還特地讓童子前來傳令心中好生不解,便問道“怎么是讓我前去接人”
童兒笑道“這我也不曉得。不過老爺曾說,來人與你有緣,或許是師姐前生舊識也未可知。”
黛玉聞言,不由得暗暗驚疑。只因祖師曾說她來歷有異,雖未修煉,已算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是異星,又是孤星,怎么突然之間就來了個能與她有緣的人若要說有緣,她腦海里現在能想到的,也還只有寶玉呢。
想到這里,她不禁微微怔住,恍然發覺自己竟然許久沒有再想起過寶玉、乃至大觀園一眾故人想來是真的已經放下了。黛玉心中五味雜陳,既有一絲自嘲似的惆悵,又有些釋然的高興。
眼看著童子這里問不出什么,黛玉只得作罷,將人送走之后,便往山下而去。
靈臺山位于西牛賀洲,這里生眾天性平和,不貪不殺,正所謂養氣潛靈,天人交感之下,靈氣格外充盈,有許多神仙勝境,靈臺山便是其中一處真如福地,景致格外深秀幽奇。
黛玉出了洞府,又路過崖頭石碑,只見碧空凈無纖云,晴輝照眼;其下老樹合抱參天,蒼翠欲滴,蔚然成林,草氣花香沁人心脾。又有清溪潺潺,淺水激流,叮當悅耳,其中珍禽異獸偶爾出沒,最妙的是毫無兇頑之氣,見人不驚,愈發顯得靈山勝域,不在人間。
黛玉一路賞玩,快要到山腳之時,聽得林中有丁丁伐木之聲,走過去一看,只見一個樵夫正在那兒砍柴。
那樵夫一身破棉衣,足穿草履,手執鋼斧,筋肉虬結,氣力壯實,想是熱了,將原本戴來的箬笠擱在樹樁上,只顧埋頭干活,揮汗如雨,砍起柴來仿佛有種摧枯拉朽的氣勢。
黛玉駐足觀望了一會兒,見那樵夫竟然絲毫不察,不由得好笑,道“那樵夫,你可曾見過有人路過這里上山”
樵夫聞言,停下動作,回頭笑道“原來是林姑娘。今日怎地有閑情下山游玩還是需要新柴,還是要置換物什”一邊放下斧頭,上前與黛玉見禮。
原來祖師道法自然,門中一應事物,皆由眾人自食其力,就是平日里一應雜役,都要親力親為。別說私自行法從人間攝取,舉凡吃穿用度,都要與山民們以物置換,決不許放縱欲望,奢靡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