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樵夫正好住在山腳下,黛玉與他打過不少交道,知道此人根骨不凡,生具道性,絕非流俗,連祖師也曾說他異日成就不在眾人之下,因此從不當普通人來看他。久而久之,倒也有了幾分熟稔。
黛玉回了他的禮,調侃道“我是來問你想通了沒有,要不要跟著我師父學仙修道你若是成了我師弟,我還需要置換什么東西呢”
樵夫哈哈笑道“這世上可曾有過不孝順的神仙你休要來笑話我。我家里還有老母要奉養哩。”
此人心既堅定,又能安貧樂道,還這樣不卑不亢,黛玉亦不由得好生欽佩,轉而再問道“你還沒告訴我,近日有沒有人向你打聽,想要上山呢”
樵夫稍加思索便懂了,答道“并沒有。可是又有人要來向祖師求道了”
黛玉并不回答,只是笑道“你又不求,知道了又有什么用處”
樵夫坦然道“我雖不求,但見到有人能求得大道,也很是替他歡喜。”又笑道“你若是不耐煩干等,不如在這里看我砍柴,有人說說話,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這份豁達黛玉也服他,面上卻不顯露,微微一哂,道“說些俗語村言難道就有趣得很么山中鳥鳴,本有野趣,可是你砍柴的聲音太吵,把鳥兒都嚇走了。不如你唱支歌來聽聽吧。”
樵夫大笑,道“有何不可姑娘且聽好了。”于是轉身執斧斫樹,高聲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這乃是詩經魏風中的一首,名為伐檀。這西牛賀洲本沒有,還是黛玉第一次聽樵夫唱山歌野調,覺得嘔啞嘲哳,難以入耳,可惜了那把天生的好嗓子,于是挑了幾首詩歌教他,雖與本地風俗迥異,卻又很添了幾分意趣。
黛玉隨意挑了個干凈的樹樁坐下,一下子聽得入了神。那歌聲果然雄渾嘹亮,聲震金石,響遏行云,再配上砍伐樹木之聲不絕于耳,那數百年前的詩中景象仿佛躍然現于眼前,令人頓生追古思今之情。
黛玉聽得津津有味。樵夫唱完一節,便停了下來,稍稍歇氣,向黛玉得意問道“怎么樣,我唱的可比那鳥兒叫的好聽”
黛玉忍俊不禁,偏不肯如他的愿,一本正經點評道“頭幾句還好,仿佛有那么點意思,可是后面實在不像話。”說到這里,笑不可抑,道“你唱得太高興啦。這世上哪有人辛苦勞作所得被人搶走,還這般興高采烈的啊”
樵夫這才恍然,道“我只是覺得唱起來朗朗上口,沒想到里頭還有這許多緣由。想是我西牛賀洲并沒有這樣的事,所以就顯得不合時宜了。你這詩不好,不好,不該在這里唱。”
黛玉微撇嘴角,道“你還挑得很呢”又有些不服氣,道“且等著,我現在就想個既合你西牛賀洲人情,又能當下應景的給你瞧。”
樵夫咧嘴一笑,他本是寬和的性情,不過這時候兩人都有閑暇,于是樂得斗嘴,故意道“我看未必有。這砍柴伐木有什么好,幾個人會去寫它就是真有人寫了,多半也是諷和世情,這樣一來又不合適了我這里哪有南瞻部洲那樣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