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法會散去之后,黛玉便請了孫悟空至自己峰上小坐,又親自烹了茶,見他猶有不快之色,不由得調侃道“事情已經過去,師父也已經罰了他,你怎么還在這里發脾氣”
孫悟空怏怏道“這廝可惡,竟敢這般害我,若非師姊心軟,我定要秉明師父,狠狠懲罰于他才好哩”
黛玉失笑,道“這怎么是我心軟,你難道沒看見大伙兒都在替他求情么事已不可為,你再是窮追不舍又如何徒然招人厭煩罷了。”
孫悟空心中不樂,罵道“這些糊涂鬼分明我是苦主,他們不與我助威,反而替那害人的說情,這是什么道理”
黛玉掩嘴一笑,道“你呀整天自夸石猴通靈,怎么半點也不曉得些情理你雖是苦主,到底受害未深,反而是加害你的人險些被逐出師門。他也是同門,大家不為他求情,豈不是一絲情分也無”
孫悟空愈發忿忿,叫道“他是同門,難道我不是我能脫身,全仗師姊襄助,怎成了他減輕罪責的緣由這情理說不通,說不通”
黛玉搖頭微笑道“可是世情大抵都是如此,針不扎到自己身上,怎會覺得疼自然說得出輕巧話兒來。再者,誰能保證自己永不犯錯今日不替他求情,將來輪到自己頭上,又能指望誰來搭救自己一把呢這卻是物傷其類的道理了。”
孫悟空聽得一怔,低頭想了想,又問道“師姊也這樣認為的么”
黛玉笑道“好教你知道,憑是什么大道理,都是人說出來的,但各人立場不同,所思所想自然也相去千里,又怎好萬事全都套用一個道理你覺得對呢就遵從,覺得不對,就不必管它,卻問我做什么
“不過,這些道理本身,你也不能完全不懂。一件事情出來,你總要先曉得人家是怎么想的,又為什么與自己所想的不同,然后才好是非直中取。這便叫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正合我道門真意。”
這卻是要歷練躬行后才能體悟的道理,是以孫悟空雖極聰慧,也是聽得半懂不懂,想了半天,只得道“師姊說的這些也忒彎彎繞繞了些怪不得人雖貴為萬物之靈,有緣得道者卻萬中無一,想來就是雜念太多的緣故。我也不耐煩這些條條框框的束縛,何不凡事隨心所欲,只須記得明辨是非、以直取之,也就足夠了。”
黛玉不由莞爾,道“這你就錯了。你要成就仙業,就要先修人道。正所謂不知禮,何以立既然要學著做人,怎么可以不懂得人世間的規矩與道理連規矩準繩都沒有,你焉知對錯,又何來的是非曲直這原就是有得有失的事情。”
孫悟空倒也覺得有理,卻仍有些悻悻然,道“話雖不錯,但是方才那事,我看他們行的都是歪理,我卻不稀得守它”
黛玉輕嘆一聲,道“你這呆子才說你靈性,怎么又著相了我不是說了么,守與不守只在你自己,但你實在不能不知曉緣由。好比剛才,你求了師父嚴懲、然后遭人埋怨而不自知,與你明知會落埋怨卻仍求師父嚴懲,這能一樣嗎”
孫悟空不由得啞然,竟無言以對。
黛玉又道“我也不是那等酸腐的衛道士,凡事要求你循規蹈矩,但你也不能一直當自己是小孩子,懵里懵懂,任性妄為,行事全無顧忌。你想,小孩子固然天真無邪,可若是長大成人了還那樣幼稚,橫沖直撞,旁人還會覺得他可愛嗎只怕會被人嘲笑無知罷”
孫悟空想起先前眾人哄堂大笑的光景,心里暗恨道“這倒是總不好叫人看了我的笑話去”轉念又想“可若是順了他們,豈不是落得自己憋屈,這又何苦”嘴上便不肯認輸,道“然則所謂長大成人,到底還是要受人擺布,不得自由。難道我等修道之人,卻要受人間教條束縛么”
黛玉知道他天生異種,總有些野性難馴,常常一個不注意就容易走了極端,如此良才美質,若不加以正向引導,萬一誤入歧途,豈不令人痛惜但他性子高傲,又絕不能勉強逼迫,須得令他自發自愿才好。
略一思索,想到孫悟空素有些恃才傲物,又頗好臉面,黛玉便即有了主意,微微一笑,道“你想要快意恩仇、無拘無束好。只要你不為非作歹,當然也可以。端看你以后志向如何了。”
孫悟空見黛玉突然改口,不禁奇道“這又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