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直接說沒有,不是很想出國,明說自己的專業沒什么出國的必要,偶爾學校需要他們出國學習技術,他才可能會去參觀學習。
他額外加一句,就算正常年紀讀完大學,也沒有出國的想法。
因為聽爸媽說有些國家的人很熱情。
光是這點,他就不想出國了。
而且入鄉隨俗,到了國外還要去適應他們的生活習慣,他不喜歡,嫌麻煩。
齊玉珍聽丈夫的話,能明白他的想法了。
丈夫是個很“自我”的人,住知青宿舍已經是比較特殊的經歷了,他在家的時候,爸媽都會順著他,他不讓他們進他的房間,他們就不會進去,完全尊重他的想法意見。
齊玉珍還知道當初丈夫高中畢業時有選擇的,學校不會強制讓每個學生下鄉,但是也不會給他們分配工作。
華都本來就是國內相對繁華的城市,各個工作崗位都有人,學校有下鄉名額,沒有單位工廠工作分配名額。
意思是得靠家里關系才能留在城里了,爸媽自己都進工廠勞改了,他們做得再好,廠子里沒有崗位空缺,還是沒法讓兒子進去。
倒是幫兒子找了兩個相對合適的廠子,讓兒子自己選。
宋尋舟兩個都去體驗了半天,最后還是選擇下鄉種田了。
他不選兩個工廠,是因為有自己無法接受的一類人。
欺下媚上,事情多,會給人穿小鞋。
他的境遇,黑五類子女身份,最后讓他選擇下鄉,反正都是干體力活,到了鄉下只要表現好,隨便給隊長或者別的干部好處,就不會被刁難了。
幸好他們高中當時是華都排第一的高中,不會隨機安排學生下鄉,他們是能自主選擇省份的。
當時選項不是全國所有省市,卻也包括了南方四個省,宋尋舟直接把目光鎖定在南方省份。
他的想法就是很簡單,下鄉肯定要吃苦,比起在北方受苦,不如去南方受苦,因為北方冬天真的會凍死人。
就算他把自己所有衣服帶上,有爐子有炕卻不給燒也很痛苦。
南方雖然濕漉漉的,但是冬天離開爐子和熱炕也能活。
他沒法接受大通鋪,心想南方應該沒有大通鋪,是沒大通鋪,但是有集體宿舍。
南方不是大平原地形,耕地面積相對北方來說較分散,較小,他心想應該沒有北方累,沒成想也是失算了,或許耕地面積沒北方大,但是南方一年兩熟啊。
疲累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他們會被分配到哪個生產隊,在坐火車到省城之前都不知道,他就是綜合考慮,選擇了玉珍家鄉所在的省份。
選好省份,他們成了“自愿”下鄉的有志青年。
宋尋舟到了省城沒停留多久,有專人給他們分配結果,他們沒歇一口氣就上了去各自生產隊的車,到達生產隊的第一天,他見到玉珍,怦然心動。
世界好像沒那么灰暗了,看不到盡頭的下鄉生活有了光芒。
然而集體宿舍生活,兩個室友都不正常,艱難的生活條件,讓他痛苦了兩年。
齊玉珍分神想著丈夫,旁邊小姑子開口說話“不知道姑父他們回來是不是要扛幾袋蘿卜白菜回來,我們過年就是蘿卜開會,白菜開會,天天吃,實在太容易膩了,哦,我不膩白菜豬肉餃子,蘿卜燉肉也不錯。”
齊玉珍“我老家過年差不了多少,整個冬天只吃兩三樣菜,沒菜去挖野菜,冬天野菜不如春天豐富,吃來吃去就那一樣,我們不會囤特別多白蘿卜和白菜而已。”
想買也買不到。
華都作為比較繁華的城市,冬天是能買到菜的,再往北走,基本很少會見到賣菜的人了。
他們都是九月十月囤好過冬的菜,幾百上千斤。
白菜白蘿卜到她老家,囤半年會不會爛不知道,只知道肯定會干癟失去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