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質一旁看了,心說,還不知道是你先下衙還是閨女先散學呢。這父女兩個,也是可愛。
盧照雪別了爹娘,帶著紅玉入學。孩子們都小,這長安第一幼學更是長安城里最精貴的一所幼學。往來都是貴族子弟,六歲入學,也得有個侍女、仆人支應一二的。
上學時他們自是有地方待著,不跟著小主子入堂的。
盧照雪自幼跟在父親母親身邊,耳濡目染。她阿爹盧行溪除了個英國公的行頭,卻也有個官職在身,便是三司中的度支副使。
盧行溪對妻女并不諱言朝廷之事,甚至在女兒感興趣時還有意提點。朝堂上是有女官的,本朝更是出了個女帝,便是今上的祖母明章女帝秦懿,明章女帝在位期間大權在握,處理朝政游刃有余,一手拉起教育體系,一手拉動女官體系。
更是立了皇太女,可惜皇太女早夭,后面皇位傳給了兒子景平帝,景平帝在位時,對女官多有不喜,蓄意削減也是有的。后來今上在位,景平帝退居常寧宮,做起了太上皇,女官想來還有些苗頭。
盧行溪見著帝后行事,便知今時不同往日,無論如何,女兒多學著些,總是受用的。做父母的留給兒女,除卻一身家財,也就是這人生閱歷了。
見女兒喜愛聽明章女帝之事,盧行溪也知無不言。比如眼前這漂亮的第一幼學,就是明章女帝一手建的。
在長安城內,如這樣的幼學,還有十余所。明章女帝建了幼學,還將自己僅有的一兒一女全都打包送了進來,以示一視同仁。
朝官之家自然也趨之若鶩。
故而英國公年幼時,長孫質年幼時,甚至是當今的長孫皇后,都讀過這幼學。
盧照雪第一次感受到了傳承的意味。
盧照雪生在臘月,本該滿了六歲就入學的,只是當時幼學也快散學,又因春學期開始時貪玩著涼生了一場病,故而今日才正式入學報到。
幼學一共四個年級,十歲后便可考學,入官辦書院或私家書院,正式學習五經與六門,為出仕做充足的準備。
幼學則是打基礎,學習內容非常豐富。每個年級都有好些堂,梅蘭竹菊四分,盧照雪被分在了梅花堂。她一見這名字就樂了,恰好她的表兄、表姐也都在梅花堂。
果不其然,她剛剛踏入學堂,就迎來了表姐秦曄的熊抱“螢螢,你可來啦”
盧照雪揚起笑臉,對著她道“是啊阿姐。”
“聽說你病了,我要出宮去看你,偏阿爹忙著沒空帶我,”秦曄拉了她,小聲抱怨道。
盧照雪心道,你阿爹是官家,官家忙些也正常,又道“姨母怎又有陣子沒消息了。阿娘惦記得緊呢。”
一聽這話,秦曄又拉著盧照雪,小聲附耳道“我阿娘,又去巡邊啦”
盧照雪
不愧是你,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