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袖的馬車走得很快,沒一會兒就出了東安門,再望不見蹤影。
陳樾這才舍得收回視線,在太監緊張又小心翼翼的討好聲中前往啟祥宮。
二人就此分道揚鑣。
與此同時,誠如棠袖所想,一向是恩愛夫妻典范的兩人突然鬧和離,消息跟長了翅膀似的飛快傳遍整個北京城,更甚傳到瑞安公主府里。
瑞安公主正在用膳,聞言愣了愣,手里的玉筷都險些掉了。
她微微瞠目,重復道“和離”
是她聽錯了吧,她兒子跟兒媳婦怎么就和離了
先前兩人來公主府給她送節禮的時候不還好好的,怎么一轉眼就
瑞安公主當即都沒心思用膳了,她放下玉筷,招手讓宮女上前,跟她好生說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待聽聞繼棠袖進宮后,陳樾也被皇帝召進宮去,坊間皆傳皇帝已經同意兩人和離,否則棠袖不會帶著家當搬回棠府,瑞安公主再聽不下去。
“打住。來人,替本宮更衣。”
瑞安公主起身,面容肅重到極點“本宮要進宮面圣。”
確定截至宮女同自己稟報前,陳樾還沒出紫禁城,瑞安公主忙讓人去拿符牌。
她得趕緊去趟宮里,看能不能想辦法攔上一攔。她和皇帝是同母兄妹,她在皇帝跟前還是能勉強說得上話的。
臨出發時,瑞安公主又派人去通知駙馬。皇帝對這個妹夫還算看重,料想駙馬的話皇帝也能聽上一聽。
來不及等駙馬一起,瑞安公主急匆匆上車,先行往東安門去。
倘若說全京師誰最不愿意看陳樾跟棠袖勞燕分飛,那此人必然非瑞安公主莫屬。
旁人不清楚,瑞安公主還能不清楚
陳樾是她獨子,當今唯一的外甥,還承襲侯爵,身份尊貴沒錯,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要緊的是他擔著錦衣衛指揮使一職,受命掌管北鎮撫司的詔獄。
錦衣衛自洪武皇帝設立至今,已兩百年之久,不論是朝廷命官還是平民百姓,但凡提到錦衣衛,皆談虎色變,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被錦衣衛發現,直接抓去詔獄,能留個全尸都算錦衣衛心慈手軟。
生殺予奪,大權在握;卻也臭名昭著,令人聞風喪膽,這便是錦衣衛。
而靠著自身能力和軍功成為指揮使,統率上萬錦衣衛的陳樾,無疑更讓人感到畏懼。甚至絕大多數人一聽他的名字,第一反應就是害怕,談何跟他親近。
縱使三年前那會兒,陳樾還沒爬到指揮使的位置,瑞安公主也一度非常焦慮,陳樾再有本事又如何,錦衣衛歷來名聲不好,她有生之年能看到陳樾成家娶媳婦嗎
更讓她焦慮的是陳樾本人一點都不急
眼瞅著別人家的兒子早就定親成婚生孩子,反觀陳樾都快滿二十了,婚事還沒個頭緒,瑞安公主那段時間真切是食不下咽寢不能寐,好幾次牙一咬想厚著臉皮請皇帝賜婚算了,臨了卻又作罷,她擔心自己兒子娶不到媳婦,難道別人就樂意女兒嫁個殺人不眨眼的錦衣衛她總不能強迫好好的姑娘家非跟陳樾湊一對吧,結親又不是結仇,她還沒昏頭到這份上。
還要多虧皇帝,在宮宴時心血來潮問了一嘴,意外得知外甥這個年齡還沒定親,皇帝上了心,沒隔幾日就召瑞安公主進宮,說皇貴妃娘家有個侄女,剛剛及笄,讓瑞安公主回頭問問陳樾要不要相看。
又說那侄女自小被嬌養慣了,生性散漫,嫁人無所謂身份家世,哪怕是錦衣衛也沒關系,只要長得好看能入她的眼就行。
瑞安公主一聽還有這種好事這簡直是天賜的姻緣,這個兒媳她認定了。
遂喜不自勝地同陳樾說相看的事,陳樾一開始還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直到相看完回來,他一改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對娶妻成親變得頗為積極,瑞安公主一打聽,聞得那侄女對陳樾也挺滿意,瑞安公主放心了,著手準備上門提親。
再后來就是按部就班三書六禮,陳樾如愿抱得美人歸。
孰料這才抱去幾年,美人就不要他了。
瑞安公主覺著,這其中要么是有什么誤會,要么就是陳樾做錯了事,棠袖忍無可忍才同他和離。否則以棠袖那樣的脾性,能說得出和離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