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簡道長看向桌上的幾包茶葉,并沒有推辭“那你們兄弟二人可有什么打算打算去何處念書”
從小學畢業,自然該去初中念書。
北宋看重學問,讀書人好處多多,中了秀才之后更是如此,讀書還有官府補貼,根本花不了多少錢。
蘇轍斟酌道“爹爹為我選了青城書院。”
“當年大姐夫也是在青城書院念書,說是夫子教授學生是極認真的,不知道長覺得如何”
張易簡道長想了想,卻道“若是我沒有記錯的話,你的大姐夫好像是羅慎之。”
“他念起書來雖勤勉認真,但卻一向循規蹈矩,以他的學問,中舉雖不在話下,但想要中進士,卻還是要費上一些苦功的。”
“對他和陳太初來說,青城書院的確最為合適,卻并不適合你們兄弟兩人。”
“但我覺得,青城書院并不合適,相反白馬書院更適合你們兄弟兩人。”
白馬書院
不光蘇轍聽到這話微微一愣,就連埋頭啃石榴的蘇軾都抬起頭來,一臉驚愕。
這兄弟兩人雖未說話,但張易簡道長卻知道他們為何這般驚訝,在眉州,比起青城書院來,白馬書院不光不顯山不露水,甚至還默默無聞。
他含笑解釋道“白馬書院的確不太出名,但里頭有位夫子叫郭太白。”
“說起這人的故事來,我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他從前家境殷實,小小年紀就有神童之名,名震四川,寫的文章很有靈氣。”
“可惜他從小被家人逼著讀書,家人去世后散盡家產,在白馬書院以教書為業,終身未娶,喜好喝酒,若是你們能入得了他的眼,想必定能得他傾囊相授。”
這正是當初他并不贊同蘇轍與蘇軾參加童子科的緣由之一,擔心蘇轍兄弟兩人會成為第二個郭太白。
在他看來,讀書不光要循序漸進,更是件樂在其中之事,人活一輩子,就該學一輩子。
若厭棄學問,即便天資再高終其一生也
是碌碌無為。
蘇轍與蘇軾兩兄弟連聲應是。
他們兩人離開時跪地沖著張易簡道長鄭重磕了三個頭,拿著張易簡道長為他們兩個寫的介紹信,這才離開。
今日蘇轍兄弟兩個不光是來看張易簡道長的,更是來看旁的學童。
一早程氏就為他們準備好了糕點果子。
相處的時間長了,許多學童都與蘇轍兄弟兩人關系不錯,邊吃著糕點邊圍在他們身邊說趣話“我還以為以你們兄弟兩個的才學,都能考入前十名了,蘇轍,你是不是童試那兩天身子不舒服若不然怎會考的如此一般”
“對啊,童試考題師兄先前給我們講過的,想必我去參加童試,也能中個秀才回去叫我爹娘高興一二了”
“明年再去參加童試也是一樣的,畢竟童試不難,難得是后面的鄉試與會試,我只是萬萬沒想到程之元那小子都能奪得案首”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能露出古怪的笑容來。
更有人陰陽怪氣接話道“誰叫人家程家是咱們眉州首富,咱們這小門小戶的可比不過程家”
程之元這案首是怎么來的,大家是心知肚明。
讀書人嘛,向來最瞧不起這等行徑。
蘇轍卻是含笑道“真金不怕火煉,是不是真金到時候鄉試一煉就知道。”
“叫我說,想必程之元也是有幾分真本事的,以他才學,以程家之財力,想必幾年之后鄉試他也能拔得頭籌。”
能到北極院念書的人沒幾個笨的,一聽這話大家就會過意來,幾年之后的鄉試程之元能夠高中才叫他有本事,一個個是會心一笑,都明白過來。
捧的越高,到時候摔的才越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