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墻,若真叫眾人知道程之元是靠作弊得來的案首之位,眉州官員都難以交差,定會拼命鎮壓此事,不會叫此事泄露出去。
所以他們就要反其道而行,要所有人都知道程之元是個神童。
幾年之后,神童居然連鄉試都沒過,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在北極院所有學童的吹捧下,很快,眉州老百姓就知道程家又出了位神童。
這小神童從前在北極院念書時就天資出眾,只是他向來不喜與人相爭,所以有心藏拙,幾乎將程之元夸成上天下地無所不知的文曲星下凡。
很快,程之元在眉州聲名鵲起。
倒是從前極為出名的蘇轍與蘇軾兩人隱匿于茫茫人海。
蘇轍是巴不得如此,他看了眼悵然若失的蘇軾,拍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別傷心啦,待會兒我給你買糖霜玉蜂兒吃好不好”
“叫我說,被人稱為神童沒什么好的,整日這個那個都上前來套近乎,連安心念書都沒時間。”
“以后咱們兄弟兩個就認認真真念書好了,到時候在鄉試一鳴驚人豈不是更好”
蘇軾想到先前被人捧成神童的日子,只覺得并沒有那么好,便無奈點點頭道“那你得再
給我加上一個肉夾饃才行。”
蘇轍爽朗道“沒問題。”
兄弟兩人說說笑笑,就去找蘇洵了。
蘇洵被蘇轍開解后,上午料理紗縠行瑣事,下午就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做做文章,整個人再不像從前那樣愁眉苦臉,整日都是面上含笑。
蘇洵一見到兩個兒子進來,就放下書本道“你們兩個可想清楚了”
自蘇轍兄弟兩人從天慶觀回來后,就與他說了白馬書院一事。
身為父親,涉及兩個孩子讀書一事,他自然得小心又小心,還專程打聽了這位郭太白夫子。
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卻是嚇一跳。
原來這個郭太白性情怪異孤僻不說,更是嗜酒如命。
但這人也不是一點優點都沒有的,他的的確確是才學出眾,說句不好聽的,白馬書院若是沒有他,只怕早就垮了。
為此,蘇洵還專程去了天慶觀請教了張易簡道長一趟,張易簡道長直說蘇轍也好,還是蘇軾也罷,這倆兄弟不光勤學好問,更是極有靈氣,若送到青城書院去只怕會淪為尋常之輩,那郭太白雖看似不著調,但若對一件事上心,絕不會敷衍了事,就要看蘇轍與蘇軾兩兄弟能不能入得了他的眼。
蘇洵一聽這話是更加為難,蘇轍卻說要與蘇軾好好考慮考慮這件事,更說他們已是大孩子,這件事該自己拿主意。
蘇轍與蘇軾對視一眼,就點點頭,齊聲道“爹爹,我們想好了”
說著,蘇軾就道“我與八郎要去白馬書院。”
蘇洵苦笑一聲。
他就知道兩個兒子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可以吧,若你們兩個不能拜郭太白郭夫子為師,再去青城書院也不遲”
他這話音還沒落下,蘇轍就道“爹爹,從前您就教過我們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既然我與六哥已決定去白馬書院拜郭夫子為師,就打算一條路走到底,又何來放棄一說”
當日蘇洵垂頭喪氣回來后就與他們兄弟二人說過,這些年不少人慕名而去,妄圖拜師于郭太白為師,郭太白卻是一個都瞧不上,醉酒后的郭太白甚至大放厥詞,若誰能他院子里一池塘的水寫字寫干,就收誰為徒。
在所有人看來,這是在刁難人。
且不說郭太白院里池塘引的是活水,他那院里的池塘足足占地兩畝,光是雨水雪水都叫人毫無招架之力,更別說那兩畝地的池塘,這不是為難人是什么
蘇洵雖欣賞蘇轍的志氣,但更多的卻是擔憂,低聲道“話雖如此不錯,但知難而退未必是壞事。”
“我可是聽說三年前程之才中了秀才,成了案首,想要拜師于郭太白名下,他都沒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