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湖之內,風雨欲來。
靜謐而安詳的心湖早已經隨著萊納的發現而變得動蕩不安,這一片生機盎然的世界,此時因為厚重的陰云而變得昏暗起來,陰云遮蔽了天空,也遮蔽了太陽。
雷電在云層中醞釀,深紫的電光宛若長蛇,蜿蜒曲折,向著無盡遠處延伸。
萊納佇立于斷崖之上,他明白,如果說相對論的提出,解釋了時間與空間,為他們身處的世界定義出了界限,那么質能方程,便從某種意義上解釋了世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質量與能量本就是一體,質量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物質由能量轉化而來,又最終會消散成能量。
新生寂滅,輪回不止。
萊納不禁遙想宇宙的起始點,在那最初的最初,到底發生了什么?
是純粹而匯集的能量經過一次巨大的爆炸,最終冷卻,沉淀出了這千奇百怪的世界,還是一個已然死寂的宇宙,收縮凝結,成為了純粹的能量。
能量轉化為物質,物質又轉化為能量,這看似多此一舉的變化之中,整個世界被孕育出來。
萊納微微頷首,看向遠方。
天空中,雷霆萬鈞,每一道閃電中蘊含的能量都澎湃而駭人,足以點亮萬家燈火。
大海中,潮起潮落,每一次潮涌都是千萬噸的海水磅礴流轉,孕育了無數的生靈。
萊納突然有些感傷。
因為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熱量總是自發地從高溫物體轉遞到低溫物體而會反轉,這種說法也可以簡單表述為,孤立系統的熵永遠不會減少。
熵是布拉格斯閣下提出的一種概念,表示的是物體的混亂無序程度,因為在研究魔法的過程中發現,無論怎樣的法術,都必然會包含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雖然可以通過人為因素降至最低,卻不能完全消除。
接著,他從研究中發現了,在熱運動中有同樣類似的現象,總有部分熱量是無法運用起來的,布拉格斯閣下認為這可能是某種系統內的固有屬性,便將其定義為熵。
之后的一系列研究發現,如果沒有外界的影響,封閉系統中的熵永遠不會減少,就像一杯熱水,倘若單純放置在封閉的環境里,它只會慢慢變涼,而由熱變涼的過程,便是熵增加的過程。
萊納之所以想到這個理論,是因為這與能量和質量的關系頗有幾分類似。
高純度的能量對比雜亂無章的物質,顯然要更加有序,而倘若沒有最初的那一枚中子,核裂變也不會自發產生,也就不會出現質量損失與能量轉化。
換句話來說,宇宙的發展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活潑涌動的能量,逐漸冷卻轉化為物質的過程,當時間流逝,人們可用的能量會越來越少,而宇宙中的熵則會越來越多,最終,萬物死寂,不再有生命誕生。
這是宇宙的終點。
萊納想到了這些,他有些退卻,但很快,他又繼續向前。
即便宇宙終將冷寂,但既然上個紀元能夠留下一份記憶,那么萊納或許也能做到,為此,他需要更加接近真理。
而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更加接近真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