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鋒暗暗的數著那些絹錢,他發現總共是五大串錢,十匹絹以及二十匹布。
一邊的羅三叔卻覺得不對,忙問,“佐史,不是二十貫賞錢嗎,怎么才五千錢和十匹絹,二十端布啊?”
他旁邊的那名皂衣衙役笑道,“沒錯啊,一串錢為一千,五串正好五貫。而十匹絹值五貫,二十端布值十貫,加起來可不正好是二十貫嘛。”
“可現在一匹絹才值百錢啊,哪能值五百錢這么多?”
“不然,你說的那是黑市的價,官府的價格可就是匹絹五百錢的,一端布也是五百錢,沒錯。”
一匹絹是長四十尺寬一尺八寸,十二兩重,而一端布則是五十尺長一尺八寬,一匹絹和一端布的價格是相等的,匹絹或端布值錢五百,當然這是官方兌換價。
而實際上,由于近年糧價不斷上升,其實絹布已經越來越賤,市面上正常的價格是匹絹兌百錢,但現在縣里只給五貫銅錢,其余十五貫給絹和布,卻是以匹絹值五百錢來給的,這么一來,相差五倍。
本來價值十五貫賞錢的絹布,卻貶值五倍,實際到手只相當于三貫。
二十貫賞金,變相的成了八貫。
就算是秦瓊,也只發了十貫銅錢,剩下一百貫賞金也是絹布,按一匹兌五百給的,他一百一十貫的賞錢,最后也等于只拿到手三十貫而已。
羅三叔還想說什么,羅鋒在后面伸手扯了他幾下。
他知道既然這個衙役敢當堂這樣做,那么肯定是得到縣令的同意的,雖說這樣一來他們損失很大,但人家拿出官價這個正當理由,他們也沒話可說。
二十貫變八貫就變八貫吧,總好歹還有八貫啊。
堂上的張縣令看到羅鋒的動作,很是欣賞,他哪不知道如今市面上匹絹只值百錢呢,可是縣衙府庫也沒多少錢,一下子要拿出二百七十貫賞錢來那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況且各地衙門都是這種做法,他也不可能單為羅鋒幾個破例的,那是壞了規矩,他也不能向上面交待。
羅鋒沒有鬧,很懂事,很好。
就怕碰到不懂事的鄉民胡鬧,到時弄的很難堪。
他一揮手,于是又有差役抬來幾箱錢。
“剛才那是官府的懸賞賞金,而這是本縣和縣中商賈大戶對你們額外的嘉獎,每人五千錢。”
這五貫是真金白銀,全是一串串的銅錢,而沒有半點絹布。
八加五,等于到手十三貫,雖然還是等于少了七貫賞金,可羅鋒已經很滿意了,畢竟十三貫也是一大筆錢了,特別是對他和長白山下的老羅家來說。
“謝縣令!”羅鋒帶頭拜謝!
“謝縣令!”羅三叔他們也跟著拜謝,不過聽的出來,他們心里其實還是多少有點不太高興的,畢竟賞金平白的就少了一半。
倒是羅鋒卻挺知足的,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